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建設部副部長黃衛在全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瀏覽次數:1933建設部副部長 黃衛
2005年3月17日
同志們:
在全國建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投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之際,我們召開全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具有特殊的意義。下面,我就2004年全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總體情況和2005年的工作部署談幾點意見。
一、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全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兩條主線,以修改《建筑法》為契機,以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加強標準造價管理,加強農民工培訓和改善就業環境和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為重點,全行業上下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工程建設和建筑業的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一)工程建設和建筑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2004年,在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形勢下,建筑業的絕對產值仍比2003年有所增長,實現增加值95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621億元,增長19.5%,上繳稅金959億元,增長26.4%,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2004年,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成就顯著,青藏鐵路已累計鋪軌743公里,西氣東輸工程全線投入商業運營,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同時開工建設等,顯示出了工程建設和建筑業發展的勃勃生機。對外工程承包發展迅速,2004年完成對外承包營業額174.7億美元,同比增長26%;新簽合同額2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5%。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評選的2004年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中,中國公司有47家進入排行榜,比上年又增加4家。中建、中港、中國路橋等一批優勢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許多項目都受到所在國政府和業主的好評。
(二)建設領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取得階段性成果
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04年,根據各地的書面上報資料,已解決的拖欠工程款超過50%(包括部分在建項目)。我們對2003年以前存在拖欠的已竣工項目逐項建立檔案,共清理出13.2萬個拖欠項目,拖欠總額1860億元。通過中國工程建設信息網逐項核實,2005年2月28日,已解決825億元,占已竣工工程拖欠的44%(其中政府投資項目拖欠705億元,已解決271億元,占拖欠總額的38%)。其中,上海、江蘇、遼寧、山東、安徽、陜西、北京、浙江、黑龍江、天津、湖北等地解決清理拖欠工程款的比例達50%以上。但還有部分省市還款比例比較低,其中不足30%的有青海、河南、廣東、云南等。
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全國2003年年底前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絕大部分已經償還,農民工工資的歷史陳欠已基本解決。截至2005年2月4日,全國上報拖欠農民工工資總額為337億元,已經償還334億元,按期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工作目標。
部門配合地方努力,清欠工作進展順利。解決拖欠工程款部際工作協商會議17個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制定政策措施,加強報告和通報制度,組織進行重點地區和項目的督辦。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清欠工作,建立了日報、月報制度,健全了舉報投訴、有訴必查制度,對隱瞞不報或惡意拖欠工資的企業及時依法做出處罰,并向社會公開曝光。山東省政府對財政比較困難的十幾個縣,從稅收、省補助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統籌安排本級財政建設資金用于償還拖欠;新疆自治區政府對53個拖欠新疆建工集團的政府項目進行現場辦公,與欠款的建設單位簽訂了還款協議,烏魯木齊市政府拿出1億元用于償還市本級財政拖欠工程款;北京市密云縣政府對無償還能力或償還資金確有困難的政府工程,采取由縣政府向有關部門一次性提前借支和為鄉政府墊付,再從今后的預算中扣除的辦法解決政府拖欠,保證了清欠計劃的順利完成。
預防新欠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部際工作協商會議有關部門聯合制定頒發了《關于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推行工程建設合同擔保的若干規定(試行)》、《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關于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浙江省寧波市出臺了《建筑業企業人工工資支付擔保統籌管理辦法》。四川省采取措施對不執行清欠政策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市場行為限制制度。江蘇省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實行通報批評、責令整改、暫扣企業資質證書、在全國范圍無限期地停止其參加工程投標等綜合性處罰。湖南省公示了拖欠工程款單位的名單,將這些單位記入企業信用檔案,并實行全面的市場禁入措施。天津建立了農民工工資卡制度。上海建立了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河北省實行了農民工工資公示牌制等。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從建筑市場活動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探索建立了預防新欠的長效機制。
(三)整頓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取得新的進展
全國統一建筑市場逐漸形成。建設部和鐵道部聯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開放鐵路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具有甲級公路設計資質的企業、具有公路施工特級資質的企業以及有關的監理企業可以承攬相關的鐵路工程,進一步開放了鐵路建設市場。許多省市已經將外地隊伍進入本地市場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取消了外地隊伍管理費等歧視性政策。
健全有形建筑市場建設,規范工程招標投標活動。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頒發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投訴處理辦法》,完善了招投標活動運作規則。召開有形建筑市場工作現場會,對有形建筑市場的發展思路進行了研究探討。北京市建立了一整套從招標、開標、專家抽取到評標全過程的監控系統。上海通過事前抓工程量清單招標、事中抓專家評標公正、事后抓公正度評價的全過程管理方式。天津、上海、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湖南、云南等省市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程序和制度上保證建設工程招投標的公開、公平、公正。
加大執法力度懲治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針對當前建筑市場存在的業主的市場違規行為,工程轉包、違法分包和資質掛靠行為,不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偷工減料等問題進行了專項整治。據對北京等14個省市的統計,2004年在建工程項目144245個,總投資12673.37億元,查出有違法違規問題的工程項目1072個,投資額174.63億元,分別占在建工程項目的0.74%和1.37%,涉及1184個單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現已對有關單位進行了處罰。
加快推進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各地積極推進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深圳市組建“建筑工務署”,將主要的政府投資項目全部納入了管理范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投資工程管理實施方式改革試點工作,部分城市組建了政府投資工程管理機構,按照“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啟動了試點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重慶市、福建省廈門市等地,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試點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四)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取得新進展
法規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國內外建筑市場發展狀況分析等多項專題報告,為修訂《建筑法》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建筑法》的前期修訂工作基本完成,修改稿擴大了《建筑法》適用范圍,強化了對從事建設活動各方主體尤其是對業主行為的規范,嚴格區分了政府投資工程和其它投資工程的不同監管模式,明確提出了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的市場準入方式,加強了政府對建筑市場監管和處罰力度。一批關于大型公共建筑質量安全管理、住宅工程質量管理、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建筑市場準入和規范建筑市場行為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頒布實施。
健全完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為完善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我部組織進行了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招標代理機構資質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出臺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初步健全了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為完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出臺了《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管理規定》,啟動了建造師執業資格考核認定工作,完成了內地與香港注冊建筑師資格互認工作。
建立集中受理審查機制。為完善行政許可工作,我部確定了集中受理審查的工作制度,調整簡化了資質管理程序及日常變更程序。各地也積極完善行政許可制度,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在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資質審查程序以及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五)全國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
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于好轉。2004年,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咬住年初制定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監管,狠抓落實,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一是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總量下降,去年全國共發生建筑施工事故起數與死亡人數與2003年同比分別下降了11.46%和13.12%。二是重大、特大事故減少,去年全國共發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事故起數與死亡人數與2003年同比分別下降了12.50%和18.60%;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起、死亡21人,事故起數與死亡人數與2003年同比分別下降66.67%和53.33%。三是全國大部分地區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狀況比較穩定,全國有24個地區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其中湖南、江西、黑龍江等11個省區市死亡人數下降幅度都在30%以上。北京、吉林、上海、四川、青海等10個地區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
安全生產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出臺了《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規定》及其實施意見,建立了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層級監督制度,并組織了19個檢查組,對河南、廣東等十幾個事故多發省份進行了重點督查;建立了安全生產聯絡員制度、安全事故約談制度以及安全生產預警制度;開通了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將企業和個人安全不良記錄向全社會公示,將重大事故情況即時向社會發布;建立了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制度,完成了《2004年度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納入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
建設工程質量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頒布實施了《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施了以施工圖審查為核心的勘察設計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創建“無質量通病住宅工程”和“精品住宅工程”活動;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的不良記錄管理工作;提出了村鎮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管意見,對勘察質量進行了專項治理;發布了加強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橋梁質量安全隱患管理的通知,組織全國30個省區市對2367項大型公共建設進行了檢查,對發現的結構安全隱患及時進行糾正。貫徹落實建設部和商務部聯合頒布的《關于對外承包工程質量安全問題處理的有關規定》,將對外承包企業的海外工程質量情況同國內企業資質進行掛鉤,會同商務部共同組織了兩批對外承包工程質量安全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建設上海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干部學院是新時期加強黨執政建設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部領導高度重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多次派人并組織專家赴三所干部學院檢查工程質量,指導工程建設。目前,三所學院已經開學,中組部的領導同志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起草制定了《建設系統反恐怖工作預案》、《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加強了地鐵、城市橋梁、供氣、供水等應急預案的聯絡、協調工作。會同安全部、國家安管局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地鐵應急預案和安全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進一步加強地鐵建設標準、事故預防及設計、建設審查指導等工作。
(六)工程標準造價管理工作日趨完善
逐步形成了國家強制性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相配套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全面開展了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清理工作,提出了今后3-5年的工作規劃。全年新批準發布標準206項,其中國家標準12項,行業標準121項,地方標準73項。進一步完善了地鐵和軌道交通的相關標準。會同衛生部研究并落實了18項公共衛生設施方面的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編制任務,完成并發布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啟動了《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等標準規范的編制工作。針對一個時期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所帶來的影響,北京、廣東、湖北、河南、甘肅等地造價管理部門,提出適合本地區具體情況的鋼材、水泥結算價格調整的意見。
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成效。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和關心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建設部會同民政、老齡、殘聯等部門,積極開展創建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活動。北京等12個創建城市的建設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建設了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無障礙設施,極大便利了殘疾人、老年人和全社會成員的出行和生活,2004年12月通過驗收,被命名為“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
(七)繼續推進建筑業改革與發展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部起草了《關于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現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我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建筑業改革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提出了方向。江蘇、福建、湖北、山東、湖南等地已經頒發了關于加快建筑業改革的若干意見,對于促進地方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
努力改善建筑業農民工就業環境。我部頒發《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分包辦法》,明確規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必須是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企業或者勞務分包企業”,逐步杜絕使用無資質勞務企業的行為。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在進一步簡化農民工用工手續、積極引導農民工成立勞務分包企業,加快建設系統勞務用工信息系統建設,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在改善農民工的就業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加大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研究制定技術進步指標體系,對“建筑業10項新技術”進行了更新,宣傳貫徹《2003-2008全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努力促進建筑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2004年,全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概括起來有以下六點:一是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謹慎實踐,與時俱進地開展各項工作,及時調整不合時宜,束縛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些制度、標準、觀念和作法,使我們的工作富有成果;二是依法行政,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從過去管具體、管微觀的工作方式向宏觀管理和依法行政轉變,法規制度建設取得了成效,執法力度不斷加強;三是明確工作主線,全面聯系、辯證統一地分析問題,提倡開放式管理,樹立協調配合的工作理念,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改革發展和協調配合中解決問題,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四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專家資源、行業資源,發揮社會力量和智慧,深入研究問題,提高決策科學性,不斷建立適應國民經濟全局性的工程建設管理運行機制;五是形成不斷學習的工作氛圍,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學術討論,建立學習型政府引領學習型社會,不斷提高行業的政治水平和監管水平;六是充分發揮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加強各地工作交流,及時發現總結地方的好經驗、好做法,指導大家共同提高。
2004年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尚有一定差距。當前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依然艱巨,業主行為不規范問題還較為突出,承建單位自律能力差,工程監理、造價等咨詢機構發育不完善,市場中介環節還很薄弱;二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解決拖欠工程款的工作任重道遠,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沒有形成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結合的調節機制;三是城市防災減災應急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綜合處理能力不強,村鎮建設中農民自建房屋的質量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更加艱巨;四是工程建設中的資源能源節約利用工作亟待加強,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工作剛剛起步,對新建建筑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監管力度亟待加強。
二、關于2005年的工程建設管理工作
2005年全國工程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程建設工作,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面提高駕馭市場經濟、依法行政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以清理拖欠工程款為主線,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主線,提高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的行政能力;以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為主線,促進建筑領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繼續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推進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能力,促進我國工程建設事業全面發展。
(一)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全面提高建設系統依法行政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建設系統黨員正在認真開展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們要把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推動當前的重點工作結合起來,邊學習,邊思考,邊整改,從解決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認真查找近年來建設工作存在的“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切實提高依法行政和構建和諧社會能力。
建設系統的工作涉及行業多,熱點、難點多,影響社會穩定的潛在因素較多,與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和構建和諧社會關系密切,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建設管理部門結合先進性教育,務必理論聯系實際,在取得實效上下功夫。要把握新形勢下建設工作發展趨勢,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努力提高各級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本領,提高各級建設管理部門行政能力,為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作貢獻。
(二)以清理拖欠工程款為主線,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清欠工程款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得到了人民群眾擁護,建筑企業對此也寄予厚望。我們要從提高解決關系人們群眾切身利益突出問題的能力,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從維護國家宏觀調控成果,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清欠工作的重要性,毫不松懈、再接再厲把清欠工程款工作做好。
今年是國務院提出三年內完成清欠任務的第二年,其工作目標是:基本償清政府投資項目拖欠的工程款,其中東部地區要全部償清政府拖欠,中、西部地區要基本償清政府拖欠;積極推進房地產和其他社會項目的清欠工作,規范竣工決算、核定欠款數額,制定還款計劃,監督計劃實施;落實已出臺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有關法規制度,健全解決拖欠工程款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止新的拖欠。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抓好以下環節。
第一,明確清欠責任,落實還款計劃。清欠工作要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牽頭負總責。要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清欠工作責任制,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清欠工作。要制定詳細的還款計劃,明確還款期限、還款方式、分期還款目標、資金籌措渠道等,并按計劃還款。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轄區清欠工作的檢查、監督、指導和協調,逐級、逐項落實還款計劃。對制定和落實清欠計劃不力的單位和責任人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追究責任。
第二,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把還款計劃落在實處。落實還款計劃前提是籌措資金,各級政府要從預算內資金、土地出讓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政策性收費、資產變現收入,以及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等資金中,在規定的許可范圍內優先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償還本級政府拖欠的工程款。省級政府對于貧困縣的拖欠,特別是按標準建設的普九義務教育項目造成的拖欠,應安排一定的財政補貼幫助還款。對于竣工未結算或存在糾紛的項目,可參照《關于進一步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04]78號)的有關辦法處理。
第三,積極推進房地產項目拖欠的還款。已經確認的,抓緊還款;尚未確認的,要督促雙方盡快確認簽訂還款合同,經協調達不成一致的,要通過司法解決。各地要抓緊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爛尾樓”、“死帳”等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措施。
第四,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清欠目標實現。要把拖欠工程款比例較高的政府用房、市政工程、教育工程、交通工程等作為清欠的重點,摸清情況,分類指導,加強督查,并協調解決“疑難”問題。要充分發揮部際協商會議作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要組織兩次全國督察,并抓好典型案例的專項督辦工作。要及時做好還款統計上報工作,部際協商會議將定期向各省區市政府通報還款情況,各地也要建立定期通報制度,表揚先進,督促還款較慢的地方。
第五,加快長效機制建設,從根本上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一是要認真貫徹執行已出臺的法規制度,凡資金不到位的項目絕不能開工建設,規范工程竣工決算審核和審計工作,防止形成新的拖欠。二是要加快其他配套制度建設,建設部要研究制定帶資施工行為管理辦法,有關部門將研究制定政府投資項目超概算管理辦法和政府工程審計管理辦法,并加大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的力度。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加強與國務院各部門的協作配合,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克服困難扎實工作,確保2005年清欠目標的實現。
(三)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主線,提高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的行政能力
我們要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繼續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實施依法行政綱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監管方式,整合監管力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切實提高各級建設主管部門科學、民主、依法行政能力。
第一,按照WTO的規則,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加入WTO的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我們要按照WTO的基本原則和我國政府加入WTO的承諾,按客觀規律,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結合國情,加快推進我國工程建設監管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清理、修改、完善法規制度。
第二,繼續改進和規范行政審批。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是重要的行政審批項目之一,是引導企業發展的最好手段。我部正在研究企業資質管理如何與市場經濟接軌,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對建筑企業進行監管。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宏觀調控為手段,以滿足市場競爭需要為原則,修訂勘察、設計、施工、招標代理等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和企業資質標準。修訂企業資質標準要進一步淡化對過高的注冊資金的要求,更加注重對企業資信的要求;要進一步淡化對大型、貴重施工設備的要求,培育設備租賃市場,更加注重對企業專有技術的要求。將來特級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有技術和工法。要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進一步簡化、公開、規范建筑企業資質審批工作,加強企業資質事后監督,完善企業資質管理。同時健全個人注冊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第三,加強和完善稽查特派員制度。為了更好地轉變建設部的政府職能,加強城鄉建設領域的市場監管能力,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我部成立了建設部稽查辦公室。建設部稽查辦公室是承擔建設領域稽查工作的執行機構,其職能將調整為:組織對建筑市場、城鄉規劃、房地產市場和風景名勝區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的專案稽查,提出處理意見;參與對城鄉規劃、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和風景名勝區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的專項稽查,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立并管理建設稽查監督舉報系統,受理投訴舉報;建立建設稽查統計系統,定期公布稽查工作情況;制定建設稽查規則和稽查特派員管理制度,負責稽查特派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導地方建設行政部門的稽查工作。相信建設部稽查辦公室的擴編和職能的重新定位,一定會為規范城鄉建設領域的市場秩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以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為主線,促進建筑領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錦濤同志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廣和普及節能技術,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嚴格的節能節材節水標準。家寶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目前,我國建筑總耗能約占社會總耗能的30%,建筑節能潛力巨大,意義深遠。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是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節能節水重點在于抓好城鎮住宅與公共建筑,節地的潛力在于做好村鎮規劃和布局,同時注重建筑墻體革新和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努力促進我國建設領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第一,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要研究制定《大力推廣節能省地型住宅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其整體思路、工作目標、主要措施和配套政策,統領這項工作的開展。要研究制定節能省地工作的法規制度、標準規范,通過規劃審批、施工圖審查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確保新建建筑嚴格執行節能省地標準。希望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充分認識開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工作對轉變本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對確保國家能源和糧食安全,對建設節約型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切實抓出成效,發揮我們建設管理部門在本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研究確定新時期建筑方針。建筑方針是設計的指導思想,是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基本原則。當前在一些標志性建筑設計中,出現一種追求“新、奇、特”的“視覺沖擊”,忽視使用功能、內在品質、節能環保和經濟性要求的傾向,對此引起許多專家學者的憂慮。還有很多城市的大廣場、寬馬路、大戶型住宅建設等,不顧國情、不顧能源資源條件的傾向值得我們反思。我們要防微杜漸,見微知著,在調查研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出新時期的建筑方針,制定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建筑方案評價指標體系,希望建議各地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積極參與這項工作,促進我國建設事業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對建筑業技術創新的引導。要通過制定我國《建筑業技術進步的十一五規劃》和《推進建筑業技術進步的若干意見》,明確我國建筑業技術創新的目標要求和政策措施。要建立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建筑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分工協作的技術創新體制。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建立以專利、專有技術權屬和有償轉讓為動力的技術創新機制,大力推廣成熟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的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我們要以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為契機,依靠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努力提高建筑工業化、部品部件標準化和施工機械化程度。
(五)繼續加強標準體系的建設,為工程建設提供技術經濟保障
工程建設標準是建設活動的技術依據和準則,工程造價管理是提高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的基礎。加強標準體系和市場形成造價機制的建設,是建設領域積極應對WTO的一項重要措施,直接關系到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關系到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關系到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要進一步加大標準和造價工作的力度,強化重要標準的貫徹實施,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以推進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為重點,規范招標投標中的計價活動,健全市場形成造價的機制,推動標準和造價管理事業全面發展。
第一,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今年將重點完成《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條例》和《工程建設標準復審管理辦法》的研究和論證,同時,要研究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的有關辦法,促進建設領域科技成果的轉化速度。各行業、各地方要積極參與這些法規制度的研究和編制,并結合各自的具體情況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協調、組織和落實好有關規定。
第二,要繼續完善標準體系。今年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實中央關于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要求,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加嚴格的節能、節水、節材標準。目前建設部正在全力組織編制全文強制的《住宅建筑規范》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很快將批準發布。年內還將繼續組織開展節能工程驗收、太陽能應用、雨水利用工程等標準規范的編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圍繞這些標準的貫徹執行制定必要的實施細則,特別是農村住宅的規劃、建筑標準等。二是推進工業建設領域標準規范的發展。各行業,尤其是工業行業,要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和擬定的工作計劃,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好財政專項經費,務求取得實效,用3~5年改變標準規范工作相對落后的狀況奠定基礎。三是繼續推進城鄉規劃、村鎮建設、工程安全及公共交通等領域標準規范的編制,加強指導和督促檢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第三,要加大標準實施與監督檢查的力度,確保標準的貫徹執行。今年,部里將陸續出臺一系列重要的標準規范,特別是一些涉及安全、健康、節能、節水、節材方面的強制性標準,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各地、各行業要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強制性標準的宣傳、培訓和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第四,進一步推進工程量清單計價工作,針對建筑市場低價中標導致合同糾紛和工程質量問題,在貫徹執行《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基礎上,提出工程施工經評審最低價中標評標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貫徹《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價款結算暫行辦法》,研究建立在政府引導和監督下,發揮社會中介組織作用的有效的工程造價糾紛解決機制。按照投資體制改革決定的要求,規范政府工程在招標投標中計價行為。抓緊制定修訂有關城市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指標,修訂完成《建設項目總投資費用構成標準》,為政府投資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加強對市場計價行為的引導,及時分析建筑生產要素價格變動趨勢,利用工程建設信息網,發布有關價格信息。
(六)提高市場監管能力,構筑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建立健全工程建設現代市場體系,提高市場監管能力,維護市場秩序,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是適應加入WTO、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各級工程建設管理部門一項長期任務。今年我們要針對市場監管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要繼續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加快全國聯網的工程建設信用體系建設,將各類工程建設信息、各類企業和各類執業人員的信息,包括不正當競爭、質量安全事故等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在案,向社會公布。加快工程建設領域風險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工程擔保和保險制度。今年市場整頓的重點是規范業主行為對違反招投標法規、違反工程建設程序等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對工程轉包、違法分包等問題要進一步治理。行政執法部門是市場監管的主體,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學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教育、監督、約束企業和執業人員依法經營和從業。要健全群眾舉報受理機制,對群眾舉報投訴的要認真查處,限期辦理,做到件件有著落,并充分發揮輿論媒體的監督作用,曝光各種大案要案,共同促進建設市場秩序的根本性好轉。
第二,加強國有投資工程招投標活動監督,推進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要積極參與七部委聯合編寫制定《施工招標文件范本》,制定《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總承包招投標辦法》,繼續完善工程招標投標法規體系,充分發揮有形建筑市場作用,重點加強對國有投資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施工招標投標的監管。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總結政府工程管理經驗,尤其要對各地目前實行的工務局、城投公司等幾種模式,加強研究,及時總結經驗,組織交流研討,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明確試點城市的工作目標,使試點工作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切實推動我國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的改革。
第三,積極貫徹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近年來,雖然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發展迅速,但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的份額還十分有限。我們要認真總結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拓展國際工程承包的信息渠道,認真調查研究企業走出去中面臨的各方面問題,會同商務部共同研究制定扶持企業走出去的具體辦法,加強為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服務。
(七)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工程質量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是各級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的神圣職責。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建設任務量大面廣,工程技術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工程的技術風險和安全責任也隨之增大。我們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帶著感情和責任抓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工作,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第一,切實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工程質量涉及方方面面,企業是工程質量的主體,各級工程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把監管的重點放在與“安全”有關的質量方面,主要包括結構、抗震、消防等的工程質量。一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按照《質量管理條例》和《安全管理條例》確定的原則,在總結質量安全監管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制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將工程建設全過程從施工圖審查到竣工驗收備案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統一到一個文件中,進一步明確環節、監管方式和監管責任。制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及人員考核管理辦法》,通過考核,提高質監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質量,提高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要出臺勘察、設計、施工三類企業質量管理標準,以國家推薦標準形式指導、規范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三是出臺《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規范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和檢測工作,確保工程質量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四是加強薄弱環節質量監督,總結研究廣東等地區加強對農民自建房屋引導和監管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村鎮建設特點和現有管理體制,建立村鎮質量安全聯絡員制度,加強對村鎮建筑市場、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管,加強對農民建房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村鎮建筑結構安全和使用品質。研究制定《政府投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若干意見》。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橋梁、農村中小學校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管。
第二,切實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管。近年來,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企業和政府更加注重施工一線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傷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要繼續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全國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3%,遏制建筑施工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目標。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出臺《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督導則》等一系列法規和技術標準。二是全面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推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提高企業和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控制能力。三是以預防為主,加強對各類經濟開發區、城鄉結合部、村鎮等工程建設管理薄弱環節的安全管理;加強危險源的監控,所有工地都應在醒目位置公示本工程不同施工階段的重大危險源;各地工程建設管理部門要健全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施工企業也要制定食物中毒、傳染病、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急救處理方案。四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繼續做好建筑施工企業三類人員安全生產考核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工作;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優化監管資源,加強市場和現場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依法嚴肅查處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監管的主要規章制度已基本健全,關鍵是執行制度不走樣、持之以恒、落在實處,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八)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明確要求,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建設主管部門的神圣職責。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職責范圍內涉及公共安全問題很廣。為了加強城鄉綜合防災工作,我部加強了安全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安委會辦公室設在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各地建設主管部門也要采取措施加強城鄉綜合防災工作,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維護公共安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第一,加強法規制度建設。研究提出建設系統城鄉綜合防災指導意見,制定城鄉建設綜合防災規劃和技術標準規范,構建城鄉綜合防災法規體系。
第二,加強建設系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落實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城市地鐵系統、城市供氣系統、供水系統及城市橋梁等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和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和反恐怖工作應急預案,建立建設部應急管理指揮協調信息系統,開展相關宣傳、演練。
第三,強化地鐵安全監管力度。進一步貫徹落實九部委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地鐵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地鐵安全聯絡員制度,制定下發《地鐵運營安全督查技術要點》,進行地鐵安全督查,組織地鐵設計施工技術風險研究和評估工作,召開地鐵設計施工技術風險研討會,研究制定《地鐵建設技術風險控制導則》。
第四,加強城市和村鎮的抗震防災工作。出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定》,開展《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災害管理條例》調研工作;認真總結村鎮抗震防災工作,開展村鎮抗震防災政策、技術研究與試點工作,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指導城市地震重點監視區開展抗震設防普查,加強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檢查。
(九)提高推進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能力,增強我國建筑業的總體實力
今年是改革年,而且是改革攻堅年,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市場監管能力為目標,推進建筑業改革與發展,不斷提升我國建筑業的整體素質,這是全行業共同的奮斗目標,也是對工程建設管理部門行政能力的考驗。今年我部將出臺《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今后一段時期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希望各地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指導、推動建筑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繼續深化國有建筑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建筑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尚未進行改制的企業要加快改革的步伐,盡快實現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企業制度創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企業改制的政策措施,抓好典型,總結經驗,支持國有企業盡快完成改制。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要抓好本地區所屬建筑業企業的改革。中央所屬建筑業企業的改革,按照國資委的部署,由各集團公司負責組織實施。在企業自愿的前提下,鼓勵以具有綜合實力的大型建筑業企業為“龍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改造成為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具有科研、設計、采購、施工管理能力的綜合性工程公司,做強做大,增強我國建筑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
第二,真心誠意為建筑業農民工辦實事。做好農民工工作不僅對建筑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發展縣域經濟,逐步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更廣泛、更深遠的意義。各級工程建設管理部門要從構筑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的高度,主動、熱忱、認真地為農民工辦實事,積極探索適應市場規律的多種形式的建筑業勞務用工管理方式,頒布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落實農民工的工傷等保險,監督施工企業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搞好農民工操作技能培訓,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第三,積極發展工程咨詢服務體系。發展為工程建設活動提供各類技術性和管理性服務的工程咨詢服務體系,是提升我國建筑業整體素質的重要措施。我部要制定《大力發展現代工程咨詢服務體系的若干意見》,按照“行業有界,企業無界”的原則,支持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項目管理等企業拓展業務,促進工程咨詢市場的開放和融合,在市場競爭中豐富和發展現代工程咨詢體系。
同志們,讓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忠實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程建設工作,將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煥發出的強大力量,落實在2005年的各項工作中,團結拼搏,扎實工作,為把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