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二级片_日韩国产在线播放_a级毛片黄免费a级毛片_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2003年全國房地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瀏覽次數:1417

建設部部長 汪光燾

2003年9月1日

關于《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有關問題的說明

剛才,培炎副總理作了重要講話,深入分析了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深刻論述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任務,對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作出了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培炎副總理的講話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做好《通知》的貫徹落實工作。為便于大家了解《通知》精神,下面我就《通知》的有關問題作一簡要說明。

  一、關于《通知》的形成過程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十分關心和重視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問題,多次批示要求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培育住房有效需求,加強宏觀調控,防范金融風險,發揮房地產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今年4月,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研究制定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5月7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擴大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5月14日,曾培炎副總理主持會議,聽取了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關于《通知(代擬稿)》有關情況的匯報,進一步研究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有關問題。根據國務院領導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就《通知》內容進行了反復研究、協商,并廣泛聽取了省、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有關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協會、研究會和若干房地產企業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該文件,并強調了國家統一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分別決策的基本原則,明確《通知》是指導性的,主要提出原則性意見。根據這一總的原則和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研究室又對《通知(代擬稿)》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通知》。

  《通知》的形成過程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通知》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二、關于起草《通知》的指導思想

  1998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文件,以下簡稱"國務院23號文件")印發以來,隨著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與居民住房消費相關的財稅、金融等政策的積極調整,居民消費觀念明顯轉變,住房消費得到了有效啟動,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業總體上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對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看,住宅建設與房地產業仍有較大發展潛力,只要引導得好,將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但是房地產市場區域性差異大,從多次調研情況看,發展很不平衡,部分地區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有的地方還比較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當前形勢,結合五年來房地產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經驗,《通知》起草中貫穿了以下指導思想:一是堅持市場化取向,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消除影響居民住房消費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培育住房消費,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是以有效需求為導向,立足于調整商品房供應結構,提高住房質量,滿足不同收入家庭,重點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三是針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切實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四是強化政府的住房保障功能,保證城鎮居民基本住房需要;五是堅持在國家統一政策指導下,各地區因地制宜,分別決策,使房地產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通知》二十條內容突出了三個重點:一是在國務院23號文件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搞活住房二級市場,規范發展市場服務,擴大市場機制的作用范圍。二是明確界定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發展中的職責,包括政府在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應中的住房保障責任,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責任,規范房地產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管責任。三是針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突出問題,從規劃、土地、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有關措施,要求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建立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協調機制。

  三、幾個主要問題的說明

  (一)關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

  市場供應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是保持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點。當前,供求結構性矛盾是房地產市場發展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的停止、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住房消費觀念的逐步轉變,個人已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體,但一些地方與廣大居民承受能力相適應的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供不應求,而高檔、大戶型住房以及高檔寫字樓、商業性用房積壓較嚴重。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是解決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結構矛盾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住房市場化,擴大市場機制作用范圍。為此,《通知》要求各地根據市場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住房供應政策,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提高普通商品住房在市場供應中的比例,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同時,要求控制高檔商品房建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高檔商品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劃分標準;高檔商品房積壓較多的地區,控制土地供應、暫停項目審批,適當提高項目資本金比例和預售條件。

  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使住房價格與大多數居民家庭的支付能力相適應,《通知》提出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不應求、房價漲幅過大的城市,可以按規定適當調劑增加土地供應量;要求清理并逐步減少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消費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二)關于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管理

  國務院23號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實踐表明,經濟適用住房政策對于保證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培育居民住房消費,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對平抑房價過快上漲、促進危舊房改造和實現城市規劃布局調整等,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城市在保證經濟適用住房供應的同時,根據本地實際,嚴格控制供應對象和標準,嚴格上市交易管理,創造了好的經驗。

  但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有的城市重建設、輕管理,對購買對象審查把關不嚴,部分高收入者購買了經濟適用住房,個別人甚至以投資獲利為目的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有的城市對建設標準缺乏有效控制,致使戶型面積偏大,甚至出現大戶型、超大戶型經濟適用住房,嚴重背離了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初衷;有的城市優惠政策不落實,經濟適用住房價格優勢未能充分發揮。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也與經濟適用住房供應中政府職能和市場作用的界限模糊有很大關系。在新形勢下,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管理,既統一政策目標,又使具體措施更加符合各地實際。

  為此,《通知》把經濟適用住房定性為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建設標準控制在中小套型;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的具體收入線標準和范圍,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就落實經濟適用住房優惠政策,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要求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這些規定,突出了經濟適用住房的政策性和保障性,總的精神是要控制供應范圍和標準,具體操作措施則要按照"因地制宜,分散決策"的原則,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當地房改進程、房價水平、居民住房狀況和收入水平變化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這樣做,既有利于保證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也有利于使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真正惠及弱勢群體。

  集資合作建房是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組成部分,對于解決住房困難戶較多的工礦區和困難企業職工住房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有一些地方機關事業單位利用集資合作建房變相搞房地產開發或變相搞實物分配,或者為職工搞第二套政策性住宅,社會反響較大。為明確政策界限,嚴肅房改紀律,《通知》明確集資合作建房的建設標準、參加對象和優惠政策按照經濟適用住房的相應規定執行;明確任何單位不得以集資、合作建房名義,變相搞實物分房或房地產開發經營。

  (三)關于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建立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新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去年底,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對最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決城市特殊困難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溫家寶總理也指出:"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決最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是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開展了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部分城市落實了資金來源,建立了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檔案和申請、審批制度;不少城市結合本地實際進行了多種方式的探索,如租賃住房補貼方式、住房租金減免方式、廉租住房置換方式等,效果良好。

  但是,與住房市場化進程相比,與最低收入家庭的需求相比,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進展相比,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設明顯滯后,突出表現為:部分地方僅僅把建一批廉租住房作為短期的形象工程,不重視制度建設;缺乏規范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多數地方僅從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提取部分資金,或者由政府主管部門自籌解決,不足以支持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現行的管理辦法也還僅僅局限于實物配租住房方式,已不適應實踐發展需要。

  針對這些問題,《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要以財政預算資金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規范穩定的住房保障資金來源;結合當地財政承受能力和居民住房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保障水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原則上以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核減為輔。

  (四)關于搞活住房二級市場

  國務院23號文件要求穩步開放已購公有住房交易市場,并規定了準開、準入制度。據此,建設部制定了具體辦法,國務院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收益分配等政策措施。實踐表明,開放搞活住房二級市場,鼓勵已有自有住房的家庭通過換購改善居住條件,實現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的聯動,對于擴大住房需求(特別是增量市場的需求),增加中低價位住房供應,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但總體上講,住房二級市場發展很不平衡,相當多城市仍然開而不活,住房二級市場的作用和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其主要原因:一是入市限制過多,審核程序和手續較為復雜;二是收益調節標準過高,稅費負擔較重;三是由于建房時手續不全等歷史遺留問題,部分住房無法確權登記發證,加上有的原產權單位為防止人員流動,不積極申辦已購公有住房權屬登記手續,或故意扣押職工的房屋權屬證書,使其無法進入市場。

  為此,《通知》就搞活住房二級市場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和原公房出售合同另有約定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對已購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設置限制條件。二是調整了已購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收益調節政策,各地可以適當降低土地收益繳納標準;以房改成本價購買的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時,原產權單位原則上不再參與所得收益分配。三是要求各地對因手續不全等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有住房出售和權屬登記發證的,制定政策,明確界限,妥善處理。

  (五)關于規范發展住房信貸

  國務院23號文件下發以來,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居民住房消費。《通知》在強調加強房地產貸款管理,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鼓勵繼續規范發展住房信貸;特別是針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費需求,要求加大住房公積金歸集和貸款發放力度,完善個人住房貸款擔保機制。

  去年,國務院修訂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下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健全了決策制度,理順了管理體制,完善了監督機制,使住房公積金制度逐步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當前的主要矛盾是:覆蓋面還不廣,在崗職工中還有近40%的職工沒有建立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余額僅占歸集余額的39%,還有大量資金沒有用出去。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低存低貸的政策優勢和互助功能,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目前我們已有了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按照《通知》的要求,下一步各地要逐步將重點轉移到加強住房公積金歸集和貸款發放上來。要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非國有經濟單位等薄弱環節的催繳工作,盡快實現住房公積金應建盡建,使更多的職工享受應有的權利。要加快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支持職工購建住房,使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優勢真正得以體現。

  從各地的實踐看,規范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關鍵之一是解決好擔保問題。針對個人住房貸款期限長、不確定因素多的特點,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自我擔保能力弱,出現不良貸款后抵押物處置難,銀行資金回收難以保證等問題,2000年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了《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建立了個人住房貸款擔保的新機制。住房置業擔保機制的引入,不僅活躍了個人住房貸款市場,促進了住房消費,也降低了銀行貸款風險。但在發展中也出現了部分擔保機構擔保能力弱、風險意識差和運作不規范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住房置業擔保業務的健康發展;同時,現行以城市為單位設立擔保機構的方式也難以防范區域性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通知》要求完善個人住房貸款擔保機制。一是加強對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風險準備金制度;二是清理無擔保能力和擔保行為不規范的現有機構;三是完善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辦法,研究建立全國個人住房貸款擔保體系,從制度上防范和化解區域性信貸風險。按照《通知》要求,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相關制度,及時向國務院上報建立全國個人住房貸款擔保體系的實施辦法。當前,各地的工作重點是要對照《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盡快對現有的住房置業擔保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無擔保能力和擔保行為不規范的,要限期整改,防范和化解現實的和潛在的擔保風險。

  (六)關于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

  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部等6部門于去年8月印發了《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下發后,不少地方采取了相應措施,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調控意識不強,措施不力,有的因擔心調控會影響發展,仍然存在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建設規模,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致使市場供求矛盾加劇;有的房價持續過快上漲,政府調控乏力,引發"炒樓花"、"炒認購號"等投機行為,影響了居民正常的住房消費。要保持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宏觀調控,特別是要發揮好城鄉規劃、土地、金融政策的調控、引導作用。家寶總理在審議《通知》時,也特別強調"銀行貸款要管好,土地要管好"。為此,《通知》把"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作為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要求各地編制并及時修訂房地產業和住房建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加強對房地產業發展的指導;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調控作用,加強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強對房地產貸款的監管;并針對房地產市場區域性強的特點,強化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直接責任和省級人民政府的監管責任。

  加強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的監控,及時發現和解決市場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新時期對各級政府能否駕馭市場經濟發展能力的一次考驗。作為宏觀調控的基礎,《通知》要求各地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體系,并要求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實施辦法。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和預警預報體系的建設,將有利于各級政府對市場供求、價格和空置等情況進行適時的動態監測并做出分析判斷,定期向社會公布,引導理性投資和消費。此項工作,建設部已布置14個城市開展了試運行,并要求年底前后,在35個大中城市全面建立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信息系統。需由政府承擔的費用,《通知》明確由各地財政結合當地信息系統和電子政務建設一并落實。

  (七)關于住宅產業現代化

  國務院23號文件以及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國辦發[1999]72號)發布以來,住宅產業現代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但總體上尚不能適應住宅建設快速發展和住宅需求轉型的需要,突出表現在:一是住宅建設仍然處在粗放型生產方式階段,集約化程度低、科技貢獻率低、勞動生產率低;二是住宅建設技術落后、成本高、效益低、質量差,與人民群眾的需要有明顯的差距;三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水平低,住宅產品能耗大,建筑材料污染嚴重,小區整體環境差。當前,我國住宅建設已由總量擴張為主逐步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從全局層面和戰略高度來看,解決住宅建設質量、提高住宅建設效益的根本出路是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這也是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通知》要求完善相關的經濟政策、技術政策和推進機制,發揮企業在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新材料的應用推廣給予必要的扶持,并完善住宅性能和部品認證、淘汰制度,努力提高住宅建設的科技含量和住房質量。同時,要求從規劃、設計等環節加強管理,注重小區生態環境建設和住宅內部功能設計。

  (八)關于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保持良好的房地產投資和消費環境,是發揮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作用、促進和擴大居民住房消費的重要條件。去年,經國務院同意,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下發了《關于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各地根據該通知精神,依法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地產市場不規范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違規開發、廣告虛假、面積"短斤缺兩"、合同欺詐、中介市場混亂、房屋拆遷和物業管理服務不規范等問題還很突出,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甚至引發群體投訴上訪現象,擾亂了市場秩序。為此,按照國務院部署,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工作已經列入今年專項整治的內容。《通知》強調了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并對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工作重點提出了原則要求。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還將就此專門發文,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工作。

  貫徹落實《通知》精神,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任務很重。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通知》要求和培炎副總理講話精神,就貫徹落實《通知》精神作出統一部署,明確部門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建設(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主動協調相關部門,落實《通知》規定的各項政策措施。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在適當的時候,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就各地貫徹落實《通知》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同志們,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通知》,積極貫徹《通知》扎實工作,狠抓落實,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為居民住房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和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