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廣東省副省長許德立在2003年全省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瀏覽次數:1579廣東省副省長 許德立
2003年8月12日
齊心協力 迎難而上 確保實現全省“十五”污染防治目標
同志們:
在全省抗擊非典斗爭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省社會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的情況下,省政府決定在中山市召開全省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和珠江綜合整治聯席會議,非常重要和及時。這是今年5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后的重要會議,目的是貫徹落實全國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檢查“十五”環保計劃兩年多來執行情況,結合觀摩學習中山市綜合整治污染的經驗,部署下階段工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環保工作,高度重視這次會議。會前,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專門為環保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加強環保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內容。幾年來,我省環保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應當充分肯定。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省環保工作的任務很重,特別是在污染控制和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上,還要下大力氣。”德江同志的批示非常重要,既肯定這幾年環保工作取得的很大成績,又指出環保工作特別是污染控制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任務很重,要下大力氣抓好。黃華華省長近日主持召開省府常務會議,專門聽取關于我省貫徹全國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討論研究我省“十五”污染防治工作,并決定召開這次會議。剛才李清同志傳達了全國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通報了我省“十五" 環保計劃的執行情況,對做好今后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廣州、東莞兩市政府負責同志匯報了各自綜合治理的情況及今后的工作打算。可以看出,各市高度重視,花了很大力氣抓污染綜合防治,有特色、有成效;省計委、經貿委、監察廳的負責同志在會上作了發言,對污染防治工作分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把污染防治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各項措施,切實抓出成效。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樹立全面的發展觀,進一步增強做好我省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一直把它作為事關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4月視察廣東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和7月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的講話中都提出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他指出,“在促進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經濟指標,而且要關注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不僅要增加促進經濟增長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進社會發展的投入,增加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投入”。他強調“要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源,加大珠江流域整治力度,保護好山區生態屏障和海洋生態系統,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溫家寶總理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進一步樹立全面的發展觀,始終堅持統籌兼顧,更加注重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相適應”。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所強調的全面的發展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廣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各級政府和各部門都必須深刻領會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樹立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把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發展規劃中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中加以落實,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緊迫性。
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最近,國務院召開了全國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會議,這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加強環保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關乎環境安全,關乎人民利益,保護環境是應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要做到“五個堅持”:一要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把環保放到更突出的位置,防止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二要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兼顧其他;三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四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依法行政;五要堅持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環保產業。曾培炎副總理的講話對于我們做好防治污染工作,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希望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切實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
這些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于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圍繞“以人為本”、改善環境質量這一根本目標,采取措施加強污染防治。一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增創環境新優勢。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問題,省八次、九次黨代會都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貫徹“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方針,牢固樹立生態環境優先、并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觀念,努力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個到位”,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二是落實工作責任制,搞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省政府相繼制定了《1998至2002年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與任務》、《1998至2002年政府環境保護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及其實施細則》以及相應的獎懲辦法,實施地方黨政領導環境保護實績考核,省與市政府簽訂環保責任書,加強督查,強化了各級領導的環境意識及責任。三是加大投入,全面治理環境污染。通過實施《碧水工程計劃》、《藍天工程計劃》和“十五”環保計劃,不斷加大環保投資力度,重點治理工業和城市污染,大力推進全省環境污染綜合治理。2002年,全省環境保護投資達288.45億元,比上年增加45.9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7%。四是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重點開展珠江綜合整治。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珠江綜合整治工作會議,頒布了《關于加強珠江綜合整治工作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同時,以珠江整治為突破口,全面實施韓江、榕江、練江、楓江整治計劃,有效地推動了全省的水環境治理工作。
通過整治,使全省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環境保護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執行“十五" 環保計劃進展良好。全省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控制,50項環境保護控制指標中有21項已經達到了2005年的目標值。環境質量11項指標中除酸雨頻率、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外均達到2005年目標。與1997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氣質量大都保持在二類,珠海、河源、惠州、肇慶等市一直保持在優于二類甚至是一類的水平,廣州、韶關等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全省2/3以上的主要江河水質得到保護,部分流經城市河段水質有所好轉;飲用水源水質基本穩定,水質全面達標城市有所增加;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穩步好轉。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形勢依然嚴峻,水環境問題和城市空氣污染仍然突出,跨區域污染問題嚴重,“十五”環保計劃控制指標中仍有18項未達標。一是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壓力大,環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欠賬多。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大部分尚未動工,火電廠脫硫工程進展緩慢,酸雨污染嚴重。二是重點環保工程建設項目滯后,治污工程市場化程度不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和污水處理能力偏低。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城鎮污水處理率也不足30%,大部分生活垃圾未做到無害化處理。 三是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率低,僅為60.7%, 與實現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率100%的要求目標距離還很遠。四是珠江綜合整治工作發展不夠平衡,總體整治工作進展相對緩慢,尤其是練江整治進展十分緩慢。五是一些地方監管力度不足,環保執法力量薄弱,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環境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堅持全面的發展觀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認識我省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到我省的總體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要求,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統一思想,迎難而上,協同作戰,加快進度,堅決按期完成“十五”環保目標所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目標,真抓實干,確保我省“十五”污染防治任務如期完成
當前,我省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和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全面實現“十五”環保計劃對于實現全省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按照德江同志的批示精神,把加強環保工作和改善生態環境,列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污染控制和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上,進一步加大力氣,抓緊抓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重大問題,抓緊抓好關系人民群眾人居環境的迫切問題,抓緊抓好環境安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環境保護工作中去,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國家《2003~2005年污染防治計劃》的要求和我省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這個目標,重點抓好我省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電廠脫硫工作,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削減,確保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確保江河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努力實現德江書記提出的“讓全省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寬敞的房屋,在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和華華省長提出的“當好環境保護的排頭兵”的目標。
(一)以環保規劃為總綱,全面提升全省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是推動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必然要求。因此,編制科學的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環境保護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對策,以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已是當務之急。省委張德江書記親自邀請國家環保總局指導我省環保工作,目前省里正在依靠總局的專家制定全省的環保規劃及珠江三角洲環保規劃。各地要將環保規劃與當地城市總體規劃、國土規劃、人口計劃和生態建設規劃互相銜接,互為補充。規劃是建設的龍頭,各級各部門必須強化規劃的作用,通過依法實施規劃來完善全省生態建設和保護體系,徹底根治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頑疾,要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優化相統一,在確保環境質量良好的基礎上謀求經濟總量新的擴張。多年的實踐證明,污染防治關鍵在于“防”,要做到防字為先,以防促治,聯防聯治,防治結合,徹底治本。各地要在全省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制定污染防治的具體行動方案,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并對相關產業發展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提出具體要求,保證污染物總量的削減和環境質量的根本改善。
(二)以流域區域綜合整治為主線,扎實開展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
最近,省政協組織進行了對珠江水環境治理和垃圾處理的專題調研,形成了一份很好的調研報告,這次印發給大家,希望各地認真研究和借鑒。水環境保護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流域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步伐,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城鎮居民區等人口密集區內的畜禽養殖場采取更加果斷的清拆行動,綜合整治內河涌,建設兩岸景觀工程,切實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特別是重點水污染企業的污染防治。要加強污染防治的協調工作,推行江河的綜合整治,拓寬跨區域流域聯防聯治的新思路。
一是要堅持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全面開展全省水環境綜合整治。省委、省政府已明確:珠江水環境整治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方位協調,環保局長全過程跟進,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負責人積極主動配合”的領導工作機制,確保整治工作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地要按照“一年初見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變清”的整治目標,扎扎實實地落實《廣東省珠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各項工作任務。列入重點整治的8河2湖,其中淡水河、石馬河、東莞運河、汾江河的整治要取得明顯成效;尤其是要加速治理石馬河的污染,確保東江水質安全。省政府已批復了石馬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現在關鍵是要抓好全面實施。按照黃華華省長在視察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時的講話要求,深圳、東莞市政府一定要抓緊抓好石馬河的污水治理,在2~3年內,沿河各鎮都要盡快建設污水處理廠,省環保局要定出計劃,省政府要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兩市要認真檢查落實沿河兩岸工業廢水治理情況,按照“一控雙達標”的要求,確保所有工廠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對東江流域要采取統一管理,流域范圍內不能建污染嚴重的工廠,對上游惠州、河源的污水排放和處理要嚴格要求,特別是污水排放到東江的工廠更要嚴格管制。同時,要加快楓江、小東江、榕江、鑒江和練江的整治工作,改善嚴重污染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最近廣州、佛山兩市已通過《廣州、佛山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按此《方案》要求,到2010年累計投資111.83億元,完成水污染控制工程97項,力爭到2010年兩市珠江水交接斷面水環境質量達標率達到80%。關于跨區域污染防治問題,有以下幾個問題要協調。一是廣州市與周邊城市機動車污染防治問題,請省環保局牽頭研究,制定出有關治理措施。二是石馬河污染治理問題,東莞、深圳兩市要按已批復的治理方案,加快實施步伐,抓好落實。三是觀瀾河污染問題,東莞、深圳市要采取措施處理好。四是潼湖污染問題,東莞、惠州市要協調處理好。五是省環保局要會同省海洋漁業局等部門研究海洋環境建設和近海污染整治問題。
二是要加強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山區生態屏障建設是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項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點工程,作用十分重要。在山區開發建設中,要認真吸取珠三角“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訓,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防止污染企業向山區轉移,防止山區資源性開發對生態的破壞。同時要加強農業面源和農村污染防治,進一步發揮山區和農村環境的生態功能作用,使其在全省生態調節、災害防治、水源涵養、物種保全等方面真正成為全省生態環境的一道牢固的綠色屏障。廣東是海洋大省,發揮海洋優勢,發展海洋經濟是“十五”時期的一大重點,因此,必須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碧海行動計劃,實行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堅決控制面源污染。
(三)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方向,穩步推進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工作
十六大提出,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不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方針,而且是保護環境的根本,必須全面貫徹這一重大方針。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是減輕全省污染狀況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各地要按照“十五”環保計劃的要求,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確保2005年前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的目標實現。
一要下大力氣削減全省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各地要認真組織實施省政府批復的《“兩控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確保到2005年全省“兩控區”內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0年削減20%,酸雨污染明顯減輕,城市環境空氣二氧化硫年均值和日均值均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內。為此,新建、改建和擴建燃煤電廠,必須同步配套建設脫硫設施,推廣應用成熟的工藝技術,從源頭上減少“三廢”的產生量和排放量。大中城市市區和近郊不得新建、改建和擴建燃煤電廠,2000年以后批準的這類建設項目,必須在5年內建成脫硫設施;2000年前批準建成的燃煤機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也應分期分批建設脫硫設施。脫硫工程建成前酸雨控制區內的燃煤燃油含硫量要控制在0.8%以下。必須重申:排污要折價,不脫硫要交費。珠江三角洲5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一定要按期關停淘汰,其他地區的也要逐步淘汰;要用5年時間,使所有的燃煤電廠裝上二氧化硫在線監測裝置,建立發電企業履行環保義務的機制。
二要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全面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十五”期間的排放總量一定要分解落實,各地要盡快做到依法持證排污,無排污許可證者一律不準排污,所有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必須穩定控制在排放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做不到的就必須停產整治。要加大力度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方式,根據國家發布的淘汰目錄,各地不得新上和轉移淘汰目錄中的生產能力和工藝。
三要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目前,全省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承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工業的新的發展時期,各地在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鼓勵發展資源節約型和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積極探索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路子。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解決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避免走傳統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降低單位產值污染物排放強度,優化產業結構,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要通過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全面啟動清潔生產聯合行動,在全省建立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各地要創造條件加快“三進”,即工業進園、村宅進區、農村剩余勞動力進鎮,通過工業進園對工業污染實施集中管理,促進各類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在產業轉移中,要嚴格控制珠江三角洲重污染企業向上游地區轉移。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
(四)以環保重大項目建設為龍頭,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首先要確保環保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盡快上馬并抓緊建設。對列入我省“十五”重大環保建設項目,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省政府已決定今年集中力量抓好十項重點項目建設,環保工程是其中之一。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確保環保工程項目按期完成。各地要把環境保護重點建設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切實加以落實。“十五”環保建設重大建設項目共49項,大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進展基本順利。對已開工的重點工程要抓緊建設,對目前尚未開工的項目要抓緊落實前期工作并盡快開工建設,省計委要給予重點支持。要切實加強新建項目的環境管理,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新、改、擴建項目要嚴格執行環保法規、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認真評估,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努力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真正走出一條經濟快速發展、環境質量和生態良好的環境保護新路子。
其次,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建設步伐。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是“十五”期間城鎮建設的重點任務。各地要認真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盡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污水處理與垃圾處理投融資和運營管理機制,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根據《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認真編制實施計劃,限期完成廣州大田山等32個設施中建設檔次和日常管理水平低的垃圾場的治理,新建的垃圾場要切實按建設部的要求做到無害化處理。要依法及時查禁進口垃圾,大力推進城市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其三,要加大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要認真吸取和總結這次“非典”防治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監管危險廢物特別是醫療廢物,加快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集中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建設,防止二次污染。現在這項工作進度緩慢,而且大部分市醫療垃圾以分散處理為主,無害化處理能力低,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全省近期規劃的5個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處置項目,要盡早動工,加快建設,力爭“十五”期末投入使用。已列入規劃的12個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設施,要提前安排實施。
(五)以法制監管為手段,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
建立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基礎。環境保護管理,必須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強化環境法制建設,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環境監管機制。各級政府要關心支持環保部門,加強環保機構和能力建設,對阻礙和干預環保執法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各級環保執法機關要不斷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強化執法手段,通過完善全省水質、空氣環境自動監控體系,全面監管水質環境和大氣環境。要在一些水污染糾紛多發的跨界、敏感地區協調建立聯合執法和協商機制。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當前,一些企業違法排污,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成為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大障礙。有的屢查屢犯,某些地方政府縱容姑息,環境執法形同虛設,黨和政府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國務院六部委已決定在全國開展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重點查處違法建設、違法排污、非法進口廢物等行為,我省貴嶼、南海、清遠廢五金電器、廢電線電纜和廢電機加工利用企業已被列入督查重點。國務院六部委檢查組已于10日到達我省,將開展認真的視察檢查活動。在此,我要強調,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堅決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這項清查整頓行動。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企業和單位,要依法嚴肅查處,情節嚴重、屢查屢犯的要堅決停產整頓,堅決查處責任人,決不允許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違法人員逍遙法外。要廣泛開展環境警示教育和環保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污染防治,共同監督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六)以機制創新為依托,逐步完善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制
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影響大,必須把它擺上黨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作為一大急務和要務抓緊抓好。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大力推進機制創新和體制創新,在突破難點、整體推進、綜合配套、規范完善上下工夫,加快形成一套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完善機制。
一是要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污染防治的責任在各級地方政府,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考核制度和獎懲措施,要把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各地區的工作成績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要把具體的污染防治任務分解到有關單位,明確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要逐個地區、逐條河流、逐個城市、逐個企業地狠抓落實,把“十五”環保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二是要建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各級政府在重大經濟和技術政策制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國土整治與資源開發、流域開發、工業園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等重大事項決策時,要堅持集體決策,加強部門合作和協調,建立政府重大決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避免因某些部門和領導人“決策失誤”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象。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政府下達的“十五”環保計劃的要求,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省經貿委要做好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工作。需要省支持的重點項目,省計委要加強對項目前期工作、年度投資計劃的指導和督促,會同財政廳落實補助資金,并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控制二氧化硫的辦法。省建設廳要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節水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省水利廳要加強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落實調水、清淤、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省農業廳要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態農業等農村環保項目的指導和監督。海洋、林業、公安、工商等部門也要依法履行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的責任。
三是要建立環保投入新機制,確保污染治理工程資金到位。各級政府要拓寬投資渠道,加大環保投入,一方面要堅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努力增加各級財政的環保投入;另一方面要走環境治理投資多元化道路。要認真落實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等部委關于污水處理費征收和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文件精神,在2003年年底前開征污水處理費,并將污水處理費的征收標準逐步提高到保本微利的水平,以滿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需要。市場機制能否在城市污水、垃圾處理領域發揮作用,關鍵在于污水和垃圾處理的收費能否到位。要制定合理的收費政策,收取的費用必須保證設施正常運行,決不允許已建好的處理設施因資金不到位而停止運行。國家最近增加10億國債資金支持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各地要抓緊做好設施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以爭取國債支持。城市污水、垃圾等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要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實現污染防治投入和運營社會化、市場化和多元化。
四是要認真執行新的《排污收費條例》。排污費征收是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以經濟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結合管理環境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工業污染治理的責任在企業,任何排污者都必須承擔繳納排污費的義務。各級財政部門必須按規定對排污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的治理,使排污費真正起到促使污染者積極進行污染防治,達到用經濟手段和法制手段促進污染源治理的要求,切實形成以“污染者負擔”為原則的環境資源有償使用機制。
同志們,污染防治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全國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和全省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以及這次會議的部署,真正把“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污染防治工作中去,成為推動全省環保事業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的強大動力,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推動環保工作上新臺階,確保全面完成我省“十五”環保計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