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2003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瀏覽次數:1366建設部部長 汪光燾
2003年1月6日
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開創建設事業新局面
——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同志們:
這次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總結五年來的工作,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研究建設部門的任務,安排2003年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建設事業取得突出進展
1998年以來的五年,是建設事業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出了貢獻。
加強和改進城鄉規劃編制,規劃的監督調控作用進一步發揮。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鄉規劃工作,城鄉規劃工作進入了新階段。1999年底全國城鄉規劃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鄉規劃工作的通知》;會前,國務院領導還專門召開了部分大中城市市長座談會,聽取地方規劃、建設問題的建議和意見。中國市長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國務院領導作了重要講話。2002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先后聽取關于城鄉規劃建設問題的匯報。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并決定籌備召開第四次城市工作會議。各級黨委和政府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強化了對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領導。國務院審定公布了第4批3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被評定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村)等大幅增加,總數已達28個。
各地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加快了規劃的編制工作。編制城鎮體系規劃,強調統籌城鄉建設;明確規劃的強制性內容,提高詳細規劃的覆蓋面。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編制開始起步。有12個省、自治區的城鎮體系規劃已上報國務院;9個已完成編制。全國662個設市城市的總體規劃編制審查工作基本完成。確立了以控制性詳規規范建設活動的制度。86%的鄉鎮編制了總體規劃,70%的村莊編制了村鎮建設規劃。10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8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大多數完成了保護規劃的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審批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前三批設立的119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78個完成了總體規劃的編制,并經國務院批準。
進一步發揮規劃監督和調控作用,城鄉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得到了增強。近期建設規劃是建設項目安排的基本依據。各地按照國務院通知要求和建設部等九部委具體部署,抓緊修改和調整近期建設規劃,防止和糾正盲目建設。有些地方出現的隨意變更規劃、擅自擴大建設規模、脫離實際、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忽視資源保護的現象開始得到遏制。各地以強制性內容為核心,加強規劃實施的管理,認真執行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程序。糾正隨意下放規劃管理權限、肢解規劃管理職能的行為。
城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強。擴大內需的方針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1998年至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5%,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全國城市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1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7%,其中,國債資金安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增和續建項目)3948個,安排國債資金1354.7億元;預計2002年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2900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左右。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421.4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能力1654.88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40.3%;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能力4.5萬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8.02%;新增城市道路1.5萬公里,集中供熱面積6.6億平方米。
城鎮化進入快速增長期。2001年底城鎮化率達到37.70%,四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城鎮人口數量增加到4.81億。設市城市數量662個,建制鎮20358個。東部地區初步形成京津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鎮密集地區格局,中西部省會的中心城市作用日益呈現。各級建設部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小城鎮建設的決定》,按照建設部的布置,通過抓重點鎮、示范鎮,加強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指導。
環境綜合整治推動了城市面貌的改善。創建"園林城市"、交通暢通工程等活動全面展開,創建"無障礙示范城"的工作起步。2001年,頒發了5個"中國人居環境獎"、28個"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包頭市榮獲2002年聯合國人居獎,廣州市獲得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全球十佳),5個城市獲得全球百佳稱號,8個城市獲得良好范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9.5%,30多個城市(區)步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現了住房制度改革重大突破。幾年來,貨幣化改革的措施逐步到位,初步建立了滿足不同收入家庭要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各地認真貫徹重新修訂頒布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通知》,有效地加強了住房公積金監管,健全了工作機制,制止和糾正挪用公積金和違規發放貸款。
城鄉住宅建設從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促進了經濟增長。城鎮商品住宅建設完成投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2002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超過21.5平方米。80%的城鎮家庭擁有了自有住房。住房成套率達到70%。專業化、規范化的物業管理服務覆蓋面繼續擴大。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啟動,住宅建設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農村住房水平提高,到2001年底,農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25平方米。五年來,城鄉住宅投資年增長額保持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額的30%左右,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居民的人均居住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從1997年的7.7%提高2001年的10.3%。農村居民的人均居住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從12.26%提高到18.32%。
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質量安全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建筑市場秩序好轉。各地認真貫徹《建筑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加快完善市場規則。嚴肅查處了綦江大橋跨塌、武隆滑坡等案件。市場各方主體依法從事建設活動和執行強制性技術標準的自覺性增強。據監察部的統計,違法違紀案件由1995年的4700多件下降為2001年的1423件。國務院辦公廳批轉了建設部、國家計委、監察部研究提出的《關于健全和規范有形建筑市場的若干意見》。全國96.7%的地級以上城市設立了有形建筑市場。到2002年底,76%的有形建筑市場與政府管理部門實現了機構分設、職能分離、監督與服務分開,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管理運作進一步規范。
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工作力度加大。與有關部門制定了治理整頓措施,重點查處一些地方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中違反規劃圈占地、虛假廣告、合同欺詐、違法中介等行為,著力解決物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了深圳"山水居"等一批典型案例,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重視分析房地產市場形勢,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建設部去年多次向國務院上報《關于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判斷及前景分析》報告,受到高度重視。經國務院批準,建設部會同國家計委等六部委下發了《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出現的"過熱"苗頭,會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監控。
《關于城市建設資金及負債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國債工程發揮效益情況的調查報告》等專項報告,進一步分析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加油站整頓治理工作取得進展,發布了《汽車加油站設計與施工規范》。繼續加強規范出租汽車為重點的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秩序。
按照集中、統一、效能的原則,初步形成了建設系統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新的工作機制。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竣工驗收備案等制度建立,工程質量監督制度逐步完善,工程監理覆蓋面達到80%以上。工程質量和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好轉,重大質量事故有所減少,工程建設質量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國有企業改革逐步深化。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有近15000家建筑業企業、8000多家房地產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合作企業。建筑企業總數中國有獨資公司的比重下降為15%左右。針對建筑施工企業隊伍規模過大,大企業不強,中小企業不專,勞務層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引導建筑企業實行作業層和管理層的分離,注重培育大型骨干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承包企業發展。
勘察設計單位由事業單位向科技型企業轉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建設部、國家計委等部門《關于工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的實施,推進了全國勘察設計單位的改革,90%的勘察設計院已經實施企業化改制。
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改革思路進一步明確,指導意見已經形成。城市公交、供水、燃氣、環衛、園林等開始引入競爭機制,政府實行專營權監管,突破了單一政府投資和國有獨資經營的模式。
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工作加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系統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的各項戰略決策,圍繞"節能、節水、節地、治污"四個制約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環節,加大科技投入,扶持重點攻關項目、重大技術開發和成熟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住宅產業現代化科技促進工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數字化工程,小城鎮建設科技促進工程等科技攻關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加快標準修訂和完善。加快編制新標準的同時,著重對涉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和提高節能、節水水平的標準作局部修訂。建立了新的技術標準體系,確立了以強制性標準為基本脈絡的技術路線,保持了標準的先進性。
推進建設領域信息化。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督管理、全國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全國城市規劃監督管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四個信息系統,已開始啟動建設。建設企業及專業技術人員征信工作開始實施。各地以辦公自動化、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為重點,積極推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系統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程度有了提高。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加強法治建設。"三五"普法成效顯著,"四五"普法正順利推進,法制教育的制度建設逐步完善。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的建設行政法規有5項(其中1項修訂),制定部門規章50項。《物業管理條例》、《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等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涉及對外開放的法律法規草案,通過新聞媒體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增強了透明度。各地也相繼制定頒布了一批相關的地方法規。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對建設領域的法規、規范性文件全面進行了清理、修訂。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第一批取消了135項,第二批擬取消的21項待國務院批準。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當地政府的部署,取消了大量行政審批項目,廢止或修訂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近300項。
行政行為日趨規范。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策,通過集中辦公、網上審批、一個窗口對外等形式,初步建立了公開辦事程序、公開辦事條件、限定辦事時限的行政管理新機制,辦事效率提高。
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各級建設部門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貫徹落實中紀委歷次全會和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的有關部署要求,深入開展"三審、兩交易、一服務"源頭治理工作,先后制定和實施了職業道德建設第二個和第三個三年規劃,并通過南京市公眾評議行政機關等典型事例,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促進了職工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行風建設取得新的成效。深入開展"樹行業新風,讓人民滿意"主題活動,開展了"三下鄉、五服務"活動,抓好重點行業、聯系點、示范點,創建文明行業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涌現了一批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單位。建設部會同中宣部和有關省區市,五年中又先后推出了范玉恕、朱崇躍、中建八局921-520工程項目經理部等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在全國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中形成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更加重視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對拆遷中的糾紛問題、拖欠工程款問題、出租汽車問題、設計單位改制后離退休人員的待遇問題等進行了專項調研和治理,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全國建設系統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開始實施。
回顧過去,全國建設系統廣大職工,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部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我們深切感到,推動各項工作,必須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為城鄉建設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堅持從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堅持統籌城鄉建設,統一規劃,綜合部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依法管理各項建設活動;堅持"兩手抓",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工作中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地方不講科學,不嚴格執行國務院批準的規劃,不遵守規劃審批的法定程序,脫離實際,盲目建設的情況依然存在,部分地區在發展中存在不顧財力的傾向;一些地方規劃編制滯后,規劃質量不高,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適應中低收入家庭需求的住房供應仍然不足,房地產開發、交易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投資效益不能發揮,垃圾污水產業化程度低;拖欠工程款現象仍很嚴重,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國有企業改革滯后;建設領域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還不適應發展的要求,人才短缺狀況亟待解決;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尚不到位,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更好地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內涵極為豐富,意義十分重大,我們必須明確歷史責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部門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建設事業的很多工作,直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基礎條件,直接為人民群眾服務。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公用事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既是生產和其他各項消費的基礎條件,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對于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村鎮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統一配置,是現代農村服務業發展,生活消費品進入農民家庭,擴展農村消費市場必不可少的條件。城鄉住宅建設是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消費熱點。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各類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建設部門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我們應當充分估計面臨的任務和挑戰。一方面,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城鄉建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另一方面,我們的思想觀念、法制建設、管理體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還遠遠不能適應高速發展中履行政府機關職責的要求,理論儲備、政策儲備、人才儲備都遠遠不足。必須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注意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注意不同人群需求,尤其是貧困地區群眾和還不富裕人群的利益保護,注意保護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環境,注意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進一步消除不利于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堅持以發展的辦法解決建設事業前進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努力加快建設事業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城鎮化的推進,不僅僅是城鎮數量增加和城鎮人口比重提高的簡單過程。城鎮化是一次重大的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現代化,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實現城鄉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至少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推進城鎮化必須與新型工業化協調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共同富裕。二是推進城鎮化必須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切實保護人文資源,努力實現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三是推進城鎮化必須統籌城鄉建設,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綜合調控作用,形成完善的城鎮體系,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有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四是推進城鎮化必須以人為本。要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方便群眾生活。當前我國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的任務日益緊迫。發展適應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非農產業,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有效途徑。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經商務工致富,反哺農村和農業發展,更新了觀念,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文化水平,培育了新一代。建設部門要從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條件出發,促進城鎮化健康有序推進。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城鎮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樹立城鄉一體的全局觀念,加快體制創新,健全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工作機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當遵循客觀規律,量力而行,穩步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加快發展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決不能主觀臆斷,揠苗助長。城市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過程,必須實事求是,著眼全局,立足長遠,決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有些同志想把十年、幾十年的建設任務在幾年里完成;有些地方城鎮建設一哄而起,一味追求高標準,熱衷于"大廣場、寬馬路",耗費財力物力,損害群眾利益,影響黨群關系,必須堅決防止和糾正。我們必須把國家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長遠利益放在第一位,絕不能片面追求個人政績。脫離現實可能的建設,短期里也許能起到"面上抹光"的效果,但危及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三、突出重點,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建設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工作,意義重大。建設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揮城鄉規劃對資源保護和防止重復建設的綜合調控作用,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進一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促進住房消費,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保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適度增長;深入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和建筑市場秩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法制建設,不斷提高建設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建設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繼續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強化城鄉規劃綜合調控作用
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編制規劃應明確強制性內容。要把規劃的視野從單獨的城市擴展到區域。城鄉規劃既要能夠解決政府有效監管的問題,又要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要把規劃編制重點,從開發建設布局轉向重視資源保護利用和空間管制;從確定城市規模、指標轉向重視控制合理的環境容量和科學的建設標準;從確定發展項目轉向主要確定保護內容。要以有效引導城市發展為目標,區分強制性和指導性內容。提高近期建設規劃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指導各項建設活動。西部地區的城鄉規劃,要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如期完成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充分重視城鎮體系規劃編制,促進城市與區域發展協調,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要明確城鎮發展和布局的原則,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要求,統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劃定需要嚴格保護和控制開發的生態敏感地區,協調跨省級行政區域城鎮密集地區的發展。
做好規劃編制的分類指導。要依據黨的十六大報告對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要求,編制省級城鎮體系規劃,確定重點發展的城市和重點建設的小城鎮,重點發展縣城、大城市郊區衛星城鎮以及部分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心鎮。合理解決區位條件優越的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格局。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城市,應當分別根據城市所在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條件,城市和周邊城鎮發展的格局,研究確定城市規劃編制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如期完成近期建設規劃。各地要按照規定的要求,結合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編制和審定相應起止年限的近期建設規劃,并嚴格執行。凡未編制"十五"期間近期建設規劃的,今年七月要停止新申請建設項目的選址;不符合近期建設規劃的建設項目,不得核發選址意見書,不得批準建設項目建議書,不得批準用地。今后,制定近期建設規劃要作為制度長期堅持。
正確處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有機更新的關系,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資源。建設現代文明,也應當保護古代文明。要認真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促進文化資源有效保護,改善舊城居民的居住生活條件。要做好對歷史文化名城整體格局、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跡和歷史性建筑及其周邊環境三個層次的保護,構成從點到面的保護體系。確定的保護范圍及保護的內容、重點,應當有具體方法和措施,正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實施舊城改造、改善舊城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必須特別注意保護真實的歷史文化遺存,要適當疏散舊城居住人口。在歷史文化保護區范圍內,嚴禁大規模拆遷改建。
正確處理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與旅游業發展的關系,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開發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發展旅游業,要立足于資源保護、永續利用,帶動地方經濟持續發展和群眾致富。依照風景名勝資源的價值劃分不同等級的景區,明確保護要求。要劃定景區、核心景區范圍,限定核心景區內的游人容量、游覽活動的類型和方式,嚴格限制核心景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認真清理核心景區內的已有建筑。要劃定可供開發建設的游覽服務基地。分別編制風景游覽、游覽設施、經濟發展等專項規劃,作為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風景名勝資源豐富、保護任務繁重的地區,要重視在核心景區之外,按照總體規劃,結合小城鎮原有基礎,集中建設旅游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資源保護性移民。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在1990年底前編制的,要按要求組織重新修編,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必須在2003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總體規劃。
加強風景名勝資源管理的制度和機構建設。風景名勝區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設立行政管理機構。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保護資源,監督規劃的實施。不能以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經營權轉讓等方式,將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和資源保護監管的職責交給企業承擔。風景名勝區內的設施維護保養、綠化、環境衛生、保安等項目,可以通過競爭方式簽訂合同,由專業公司承擔。
強化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要強化省級城鎮體系規劃的調控力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依據批準的城鎮體系規劃,加強區域整體協調,切實做好對本行政區域城鎮發展和建設的實施管理。要嚴格依據城鎮體系規劃,水源保護地區、生態保護地區開發和建設的監督管理,嚴格區域空間開發管制,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省、自治區建設廳是省級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掌握本行政區域內批準的城鄉規劃實施情況,對強制性內容實施監督。要強化設區城市城鄉規劃管理的集中統一。城市規劃區內的各區、中心城市相鄰的縣和各類開發區、高新區、大學區等,必須納入城市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各地要主動調整與國務院文件相抵觸的規定內容。設區城市的規劃編制審查、專項規劃的協調等必須集中在市一級。規劃審批的重點是,國家規定的強制性標準在規劃編制中是否執行,強制性內容在規劃方案中是否明確,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各項指標是否抵觸。
健全規劃管理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加強對城鄉規劃工作的監督。對去年城鄉規劃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糾正。各級城鄉規劃管理應當受同級人大、上級城鄉規劃部門的監督,以及公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省級城鄉規劃部門和城市的城鄉規劃、園林部門,應當定期向建設部報告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及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實施情況。要逐步建立完善小城鎮規劃實施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重點小城鎮,要實行規劃審批的省級備案核準制度。全面推行規劃政務公開,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機制,接受社會的監督。通過調研論證,積極探索對國家審批的規劃,實行派駐專職人員監督制度的試點。2003年底前,形成城鄉規劃決策與管理信息反饋和動態調適的全國城市規劃與風景名勝區監管信息系統。
(二)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促進住房建設,全面提高城鄉居民居住水平
培育和鼓勵住房消費。要完善適應不同人群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供應體系。進一步放開和搞活住房二級市場,全面清理影響已購公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的不合理限制,合理調整上市交易的收益分配辦法。積極引導商品房開發進一步向普通商品住宅建設傾斜,完善配套設施。改進住宅供應,完善住宅功能,提高住宅質量。落實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要加強檢查督促,堅決制止住房實物分配或變相實物分配。嚴格執行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的有關政策規定,建立住房補貼制度,落實住房補貼發放工作。補貼資金的來源包括,原住房建設資金;財政全額撥款機關事業單位售房收入和直管公房出售收入,按規定提取的公共部位維修資金和房管所轉制資金后的資金;住房補貼資金不足的地區,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預算中安排資金用于住房補貼,支持職工購房。要按照"因企制宜、方式多樣、方案自選、民主決策、穩步實施、堅持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兼顧國家、單位、個人三者利益,堅持三者合理負擔"的原則,推進企業住房制度的改革。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貫徹落實《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通知》精神,切實完成住房公積金機構撤并、調整工作,制定住房公積金行政監督辦法。簡化手續,方便群眾,擴大公積金個貸發放量,加強信貸管理,有效規避貸款風險。
多渠道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各級政府解決住房問題的注意力一定要放在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群眾的住房上。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供應結構,大力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要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對象和建設、供應標準,認真落實土地供應政策和其他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規范發展集資建房和合作建房,困難企業、獨立工礦區等單位可在符合城鄉規劃和本單位發展規劃的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組織職工進行集資建房,禁止利用集資合作建房進行變相實物分配和房地產開發。積極扶持危舊住房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要完善住宅產業政策。建立住宅建筑體系、部品體系,推動基礎技術研究、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推廣應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治污新技術、新材料,實現住宅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發揮住宅產業基地和康居示范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提高住宅產業的工業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大力改善住宅質量。
規范物業管理和社區服務。加快建立業主自治與物業管理企業專業化管理相結合的物業管理新體制。認真貫徹國務院即將頒發的《物業管理條例》,推行"分等定級、質價相符"的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指導標準,規范物業管理收費。大力推行物業管理項目的招投標,要加大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力度,擴大物業管理的覆蓋面。
(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發展質量
積極穩妥地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市政公用事業關系群眾利益和經濟發展的基礎。要打破壟斷,進一步開放市政公用市場,推行委托管理、特許經營,形成競爭。要建立健全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企業的成本監督制約機制,使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具備補償生產成本、償還建設貸款能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和經營。加快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改革。市政公用事業單位逐步由企業化管理向企業過渡。國有獨資的市政公用企業,要進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和科學、效能的經營管理體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和市場主體。
積極推進垃圾、污水產業化進程。要貫徹落實國務院同意的建設部和國家計委等部門頒發的《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價格形成機制,培育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新建垃圾處理設施、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和有關部門頒布的技術標準,防止對環境二次污染。2003年底前,要對己建垃圾處理設施進行普查和評估,凡達不到無害化水平的必須限期改造。
繼續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貫徹落實國務院同意的建設部和國家計委等部門頒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深化供水價格改革,促進城市節約用水,加強供水水質管理,降低管網漏失率,確保供水安全。完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布局,提高運行效率。各級財政性建設資金要首先安排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管網建設。
加強小城鎮建設。要有重點地制定完善支持發展小城鎮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規劃建設標準,積極支持與小城鎮發展密切相關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供水、污水處理和收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適應農業人口向小城鎮轉移的需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的方針,加快小城鎮適用住房的建設。建設部和各地建設部門都要選擇幾個小城鎮作為示范,降低小城鎮發展成本,講究發展質量和效益,研究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引導合理流動,促進周圍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加強對村莊集鎮建設的指導,重點解決村鎮建設布局混亂、公共設施不配套、衛生狀況差以及農民建房質量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創建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從改善城市環境、提高運行效率入手,進一步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力治臟、治亂、治差,堅決清理拆除違法違章建筑。嚴肅查處擠壓各類管道、擠占道路的行為。充分發揮現有設施能力,解決設施失修失養問題,近期要重點完善設施配套建設,彌補設施能力不足,保證設施安全運行。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的發展原則。解決大城市交通問題,重點要方便群眾換乘銜接,優化線網,科學合理制訂公共交通規劃。推廣應用先進的公共交通管理技術,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有條件的特大城市要發展軌道交通。要保證公交場站等設施建設用地。
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以"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為契機,做好指導沿線城市利用天然氣工作。積極發展城市燃氣和集中供熱,推行煤的清潔燃燒,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改善大氣質量。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精神。尚未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城市要限期完成。各地要按照《城市綠線管理辦法》,抓緊落實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的具體措施。要建立城市綠化目標責任制,落實措施和責任人。繼續做好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建設部將對已命名的國家園林城市進行復審,對現有情況已不符合園林城市標準的城市予以摘牌。
(四)深入整頓規范建設市場,加強宏觀調控
全面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和規范是國務院確定的今年重點工作。主要查處房地產開發建設和交易活動各個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防范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的措施,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嚴格控制自有資金不足、行為不規范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項目。強化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制度和項目手冊制度,實行對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的監控。對資本金達不到規定標準、違反合同約定拖欠工程款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或同意其新開工項目。切實加強土地供應的規劃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部《關于加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劃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大監管力度,嚴肅查處假借各種名義變相搞房地產開發,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私下協議圈占土地等違法違規行為。
切實防止房地產市場過熱。要加強市場形勢分析,加快建立房地產預警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投資、住房消費者理性消費,切實防止出現過熱。加強房地產項目的審批管理,防止"半拉子"工程。加大空置商品房的處置力度,嚴格控制新建高級公寓、別墅、高檔娛樂設施等項目。
深入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要專項治理與綜合整治相結合。規范市場各方主體的行為,要把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政府投資工程業主作為重點。對于不執行法定建設程序和在招投標中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要在依法追究違法當事人責任的同時,還要依法追究政府主管部門的責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勘察、設計、施工企業行為的監管,嚴禁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等不正當經營行為。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加強對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計價行為的監督。要高度重視解決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凡是資金不落實的項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律不予發放施工許可證;已完工程項目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不準新開工項目。要在推行施工投標擔保、履約擔保的同時,推行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要鼓勵企業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拖欠問題,維護企業、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各地要嚴格執行《招標投標法》,進一步打破地區封鎖、行業封鎖,開放建筑市場。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通知》規定,會同交通、水利、鐵道、信息產業、民航等部門,加強市場執法檢查,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對于發生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或在建設活動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依法嚴肅處理。要貫徹建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于對外承包工程質量安全問題處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外承包工程的管理。中國企業在國外承包工程應當具有相應的資質,并將其在境外的質量安全行為作為其資質管理的重要內容。
推進建筑企業和勘察設計單位改革。進一步研究完善中央施工企業改革方案,爭取盡快頒布指導意見。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制,繼續優化建筑企業組織結構。深化勘察設計單位改革,抓好專業設計事務所的試點工作,改革現行的企業資質與個人執業資格雙重管理的做法,逐步向以個人執業資格管理為主的方式過渡。
加快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落實政府投資工程的具體責任主體,實現項目建管分離、建用分離的社會化、市場化運作,逐步建立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科學規范和專業化管理、社會化運作的建設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對于公益性(非經營性)的政府投資工程,可以按照《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設立集中機構,或委托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公司,代表政府統一組織建設項目的實施;對于經營性的關系公眾利益的工程,應當實行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
加強對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要加強基礎工作,建立企業質量、安全綜合評價體系。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方式,規范監督行為。政府監督的重點是涉及工程結構、使用安全等實體工程質量以及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質量、安全行為。要按照政企、政事分開的原則,將附設在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內的工程質量安全技術檢測機構剝離出來,使其成為依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專業化的中介服務組織。強化市場觀念,積極推進工程保險和建筑施工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各地要研究制定加強小城鎮建設工程和農民住房質量安全監督的措施。盡快改變改建工程、拆除工程的安全生產管理薄弱的狀況。
(五)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加快立法進度。建立健全建設法規系統框架。要把社會經濟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以及改革中遇到難點問題,作為法律法規制度研究的重要對象。要在保證立法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進度。要抓緊完成《城鄉規劃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管理條例》以及《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的修改、起草、上報和協調頒發。要進一步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利益、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管理的法規,均應當在起草過程中公開征求意見。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僅要規范管理相對人的行為,還應強調規范行政行為,明確行政責任、行政管理程序和辦理時限。
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市場監管、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要求,要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堅定地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大局出發,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決定》,做好這項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要界定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范圍。依照國務院規定,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領域,是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復處罰、執法擾民等問題比較突出,嚴重影響執法效率和政府形象的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涉及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職權調整,不是行政管理職責調整,各地要按照當地政府的部署,科學合理地提出關于相對集中的具體處罰事項的建議。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與實施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經常溝通工作,促進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相協調,完善協調配合機制。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摒棄倚重行政審批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陳舊觀念,行政管理決不是簡單的行政審批,要加強涉及公共利益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監管。各地不得保留或變相保留已明令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對取消的項目,要及時清理和修訂相應的法規或規范性文件。要抓緊抓好已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的后續監管。對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后,可能造成市場管理漏洞的,要早研究制定適當的替代措施,避免可能出現的管理真空。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對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建立健全外部監督和內部制約機制,落實審批責任追究制。對保留的過渡性行政審批項目,抓緊研究改革的思路和實施方案。
發揮建設社團和中介組織的作用。各類建設社團組織要以誠信守法、自律、自立、自強為重點,加強自身建設。社團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有內涵,要通過倡導訂立行業公約、企業自律規則和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等多種形式,努力營造誠實守法、講信修睦的市場公平競爭氛圍。同時,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積極引導并促進企業盡快熟悉和掌握WTO規則及各種國際慣例,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切實發揮規避風險、維護自身權益的作用。積極進行建設社團改革試點,克服社團行政化傾向,推動社團規范化發展,承擔應有的工作。
(六)推進科技進步,加快信息化步伐
加快建設領域科技進步。注重依靠技術創新、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加強建筑節能、污水及垃圾資源化、綠色生態建筑技術試點示范和成熟技術推廣應用和國際科技合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加強戰略性、前瞻性軟科學研究,特別要注意小城鎮發展的有關研究。
全面推進建設領域信息化。推進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的必然要求。科技咨詢型企業要率先實現信息化,要依靠技術進步和信息化,促進技術改造和升級,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要全面實施建設領域政務信息化,重點要放在政府對資源和環境監管上,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饋和動態調適機制,以及企業誠信制度。加快相關部門局域網絡的互聯互通,打破內部管理的分割,引導企業信息化工作穩步開展。建立和健全電子政務,推動政務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樹立宏觀管理、市場經濟和動態發展的觀念,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運用市場經濟的原則,公眾參與標準編制和修訂,為市場服務、為科技進步服務。盡快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專家技術把關、層次清楚、運轉靈活、快速高效的標準編制、修訂和監督管理體制。以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為重點,改進工程造價管理機制。
四、圍繞主題,與時俱進,保障全年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順利完成全年各項任務。
要以十六大精神統攬全局。學習十六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認真貫徹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實際,"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結合部門特點,聯系地方實際,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戰略機遇期,認真研究思考建設事業今后一段時期改革、發展的任務。要認真思考我們在工作中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工作指導思想,具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作風,進一步認識建設事業改革、發展的規律,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以新思路、新突破、新格局和新措施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
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調查研究,探索新舉措、新辦法。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建設領域亟待研究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要有總體方案,確定具體進度,落實部門,充分動員領導干部、機關干部,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增強理論和政策儲備。建設部要不斷總結并推廣各地成功經驗,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站在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立場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講究效率,讓群眾滿意。領導干部要虛懷若谷,集思廣益,善于聽取各方面意見,要敢于面對不同意見,反向思考,汲取有益的意見。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確保社會穩定。要盡職盡責,認真做好社會穩定工作。堅持工作在先,預防為主,未雨綢繆,及時排查糾紛,有效化解矛盾,妥善處理各種棘手和突發事件。從當前城市拆遷糾紛出現的諸多群體性事件來看,多數與政府"形象工程"隨意降低補償標準、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有關,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通過細致有效的工作,規范房屋拆遷行為,維護被拆遷人的正當權益,確保穩定。要集中力量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出租汽車行業出現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也包括地方政府盲目實行經營權出讓和管理不認真、不到位問題。各地要轉變觀念,改進工作,切實擔負起監管責任;要建立有效的調控手段,監督企業完善企業經營機制,明確企業法人責任,保護司機合法利益,繼續做好出租汽車行業的整頓和穩定工作。要做好建設系統下崗職工、生活困難職工及其家屬的排憂解難工作。充分發揮建設系統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的作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加強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業新風。認真學習執行新的黨章。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抓好源頭治理腐敗和深化預防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源頭治理工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細化責任分解,嚴格責任考核,強化責任追究。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都要堅持"一把手負總責,黨組(委)成員分工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貫穿到各項業務工作的全過程。以職業道德建設為基礎,以誠信建設為重點,以創建文明行業、文明企業為目標,按照鞏固、提高、深化、延伸的工作思路,繼續深入開展"樹行業新風,讓人民滿意"主題活動。繼續推進建設系統"三下鄉、五服務"活動。積極參與中央精神文明委《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制定和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務求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
培養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認真貫徹關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的部署,繼續深入開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全國市長培訓中心和干部管理學院以及有關高校的作用,提高建設系統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科技知識水平和執政能力水平。加強西部地區的建設人才的培訓。落實建設系統領導干部、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生產操作人員四支隊伍培訓規劃,重點做好領導干部和一線操作人員的職業技能崗位培訓與鑒定工作。
同志們,今年建設事業發展、改革、穩定的任務更加繁重。第四次城市工作會議正在抓緊籌備,重點是研究制定新時期城市發展的目標和政策框架。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振奮精神,與時俱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開創建設事業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