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在2006年《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瀏覽次數:1476建設部總規劃師 陳曉麗
(2006年7月5日)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建設部歡迎各位新聞媒體朋友的光臨,借此機會,對于各位長期以來對我部工作給予的關心與支持表示感謝!今天在此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方面是向在座的各位介紹我部在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評審和管理方面所開展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在座的各位,進一步宣傳我國的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提升全體社會成員對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資源的保護意識,加強對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保護,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關于風景名勝區與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風景名勝區集中了大量珍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館。自1982年國務院審定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來,又先后六次共審定公布了187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各地根據國務院1985年頒布實施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的要求,也陸續建立了省級和市縣級風景名勝區管理體系,使我國珍貴的風景名勝資源通過風景名勝區的設立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為了加強風景名勝區內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從1986年開始,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組織了風景名勝區的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到目前為止,有泰山、黃山、武陵源、九寨溝、黃龍、峨眉山、廬山、武夷山等16處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我國具有全球普遍價值的風景名勝資源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成為展示中華文明、民族形象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通過世界遺產申報,我國風景名勝資源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在科學研究中得到充分挖掘,風景名勝區的教育功能與旅游功能也在合理開發利用中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通過世界遺產申報也引進了世界上其他國家遺產資源的管理經驗,提升了我國遺產資源管理能力。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黃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管理工作“有許多做法都是實際工作中的創舉,應推廣到全世界其他遺產地學習和借鑒。”
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保護好、利用好這些珍稀的遺產資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第28屆蘇州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一個國家一年可申報兩項世界遺產,其中至少一項是自然遺產的決議之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時修改了《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國的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工作也出現了新的局面,為了及時指導各地申報工作,建設部在經過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決定設立《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設立《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是進一步完善我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保護機制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我國遺產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有利于加強對我國遺產資源的保護工作。
二、充分認識《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預備名錄》是我國遺產資源管理需要。中國疆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而且中國歷史悠久而連續,中華民族崇尚自然,熱愛山水。因此,保存了具有突出典型性的地質地貌形態、多樣生態環境類型、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瑰麗的自然景觀、以及重要的瀕危物種棲息地。《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設立,拓展了我國遺產保護的渠道與范圍,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我國具有全球性重要意義的區域,符合我國遺產資源管理的需要。
(二)《預備名錄》是世界遺產管理要求在我國現實國情的具體體現。截止到目前,全球共有世界遺產812處,其中文化遺產628處、自然遺產160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24處。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除此之外,世界遺產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分布、不同類型的代表性上也表現為極大的不平衡性。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為180處,只有137個國家擁有世界遺產;在自然遺產內部也有很大的不均衡性,首先體現在北極及亞北極地區遺產代表性不足,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代表性不足,海洋和海岸地區的自然遺產代表性不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更強調世界遺產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問分布的均衡性,鼓勵日前沒有世界遺產的國家或地區、或那些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代表類型不足類型進行申報,鼓勵公約締約國設立國家遺產名錄,擴大對珍稀、脆弱的遺產資源的保護范圍。
設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將我國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和管理建立在國家遺產名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世界遺產名錄這三級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與支持的遺產保護方式之一,也是我國遺產保護管理體制的創新。
(三)有助于提高國民保護遺產的意識。設立《預備名錄》,一方面是將具有杰出普遍價值的資源保護起來,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宣傳與管理來強化與提高國民的遺產保護意識,變被動為主動、變自發為自覺。《預備名錄》一方面了強化了遺產資源的國家性質,這一概念的強化可以潛移默化地強化遺產地管理者的全局意識、整體意識、長期利益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對來遺產地旅游人們的知識傳播,使每一個來旅游的人們都強化一次遺產資源的國家利益,使得全體國民的遺產資源利益國家化得到強化,從而使整個國家的保護遺產的意識大大增強。
(四)為世界遺產申報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申報與管理世界遺產是國家行為。一方面是國際社會對于遺產公約締約國政府申報的“擁有全球普遍杰出價值”的遺產地價值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締約國政府向全世界人民的莊嚴承諾,承諾有能力將這一全人類共同擁有的遺產保護好、管理好與利用好。設立《預備名錄》,將我國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保護和管理建立在國家遺產名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世界遺產名錄這三級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從國家遺產預備名錄階段就對各申報地加強指導,進行培養,讓遺產地管理者了解世界遺產管理的規則,提升遺產地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為今后的世界遺產的申報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希望各級管理部門積極組織開展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申報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我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管理水平,促進各遺產地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工作的舉措
《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申報和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列入《預備名錄》,是對申報項目資源價值與管理條件符合標準的認可,更是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的起點與基礎。搞好《預備名錄》的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協作與聯動,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方方面面的關系,今后,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預備名錄》的申報、管理工作。
(一)繼續加強對今后《預備名錄》申報項目的審查工作。今天公布了首批《預備名錄》項目名單,仍有一些申報項目需要審查、我部將對照公布的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標準,結合各申報地的管理實際情況,分批次、系列地將符合條件的申報項目列入《預備名錄》,加強管理。
(二)加強對《預備名錄》的監督管理,對《預備名錄》實行動態管理。《預備名錄》沒有終身制,各有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列入《預備名錄》的遺產地資源價值及保護狀況進行定期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實行動態管理。遺產地管理單位要依據制定的保護規劃,結合遺產管理的有關要求每年進行一次自查,并向所在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園林局提交自查報告。對于遺產資源保護工作,存在明顯不足的,由建設部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國遺產資源退化和遭受嚴重破壞的,將其從《預備名錄》除名。
(三)加強對《預備名錄》項目申報世界遺產的指導工作。作為申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的候選項目庫的《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今后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的前提與基礎。今后,要加強對列入《預備名錄》項目的申報世界遺產的指導工作,在推薦申報世界遺產方面,將優先考慮資源保護較好、管理能力較強、申報工作準備充分的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
(四)加強教育培訓與公眾參與。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加強資源保護的同時,適度的開放給公眾體驗也是世界遺產管理工作的要求。另一個方面,遺產地還生活著一定的居民,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因此,如何協調他們的經濟發展的要求與遺產資源保護的目標是遺產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加強對公眾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教育和擴大公眾的對資源保護的參與將更有利于資源的保護,實現資源保護與科學利用的雙贏。
(五)深入地開展國際合作。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是當前的發展趨勢,善于利用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和信息對于提高我國遺產資源管理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世界遺產全球戰略的實施對于我國世界遺產的申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深入地開展國際合作,不僅可以吸收借鑒國外世界遺產地與國家公園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技術,同時也可以把我國國家遺產資源管理的好的經驗與做法宣傳給國外,有利于宣傳我國在遺產資源管理成就。
希望各地、各有關單位,加強協作,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將我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