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二级片_日韩国产在线播放_a级毛片黄免费a级毛片_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領導動態

領導動態

廣東省建設廳廳長勞應勛在2006年全省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瀏覽次數:1782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開創建設工作新局面

同志們: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省政府在這里召開全省建設工作會議,充分說明了省委省政府對建設工作的重視、關心和支持。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八次全會以及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十五”以來全省建設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的建設工作。許德立副省長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十五”時期全省建設工作回顧

  “十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建設工作取得巨大成績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建設系統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抓實干,勇于開拓,促進了全省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功能不斷增強,城鄉統籌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城鄉規劃編制成果豐碩。一是以整合資源、提升珠江三角洲的整體競爭力為出發點,高質量完成了《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受到了建設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該《規劃》是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的行動指南和統籌區域內各類建設空間安排的協調綱領,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后勁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調整完善了《廣東省城鎮體系規劃》,該規劃依法批準后,將成為指導全省各層次城鎮體系規劃、各區域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三是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全省80%以上的設市城市完成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編制,廣州、深圳等市完成了城市交通、軌道交通等專項規劃的編制,東莞、中山等市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完成了城鄉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的編制,為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四是編制了《廣東省中心鎮規劃指引》,提出了“三區”(不準建設區、非農建設區、控制發展區)、“六線”(城鎮建設區規劃控制黃線、道路交通設施規劃控制紅線、生態建設區規劃控制綠線、水域岸線規劃控制藍線、市政公用設施規劃控制黑線、歷史文物保護規劃控制紫線)的規劃控制體系,開創了全國先河。五是村鎮規劃的編制速度加快,質量不斷提高。全省建制鎮總體規劃完成率達81.21%,比“九五”期末(下同)提高了16.4個百分點;村莊建設規劃完成率為25.7%,提高了5.3個百分點。

  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功能不斷增強。一是認真抓了區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城鄉規劃對城鄉建設的綜合調控不斷增強。二是出臺了《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創新了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依法在全省推行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規劃公示、公眾參與等制度,強化了對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的管理。目前,全省已有16個地級以上市成立了城市規劃委員會,開創了城鄉規劃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加快了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的立法步伐,《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實施條例》已上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條例將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事權,確立相關規劃的協調機制和空間管治制度,強化對有區域性影響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管理,多渠道監督規劃的實施。

  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化工作,頒發了《關于加快中心鎮發展的意見》和《關于推進城鎮化若干政策意見》等重要文件,省財政撥出7500萬元補助全省中心鎮的規劃編制工作,用三年時間全部完成了全省267個中心鎮的規劃修編工作,中心鎮規劃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我省城鎮化的發展。200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預計達到了50%,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組合有序、優勢互補的城鎮體系。

  (二)宏觀調控成效明顯,房地產發展勢頭良好

  “十五”期間,我省全面落實各項宏觀調控措施,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和引導,成效明顯。

  房地產開發投資平穩增長。2001年到2005年,全省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124.44億元,年均增幅12.3%。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保持在23%左右,保持平穩增長態勢。2005年,我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498億元,約占全國的10%;房地產貸款余額約占全國的16%,新增貸款約占全國的14%。

  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2005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量3694萬平方米,約占全國的9%。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329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商品住宅銷售額1309億元,同比增長 29.72%;商品住宅平均價格374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73%;商品住宅空置面積11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42%。住房供應結構逐步合理,廣州、深圳普通住房銷售量占商品住宅銷售總量的88%。以上數據表明,我省商品住宅價格基本平穩,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滿足了改善群眾住房的要求,較好地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城鎮家庭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2000年的22m2提高到26.3m2,88%的城鎮家庭擁有了自有住房,城鎮家庭住房成套率達93.2%。

  住房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住房貨幣分配和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面不斷擴大,使用率逐步提高,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截至2005年底,全省參加住房貨幣分配的人數達28.5萬人,累計發放住房貨幣補貼54.7億元;參加住房公積金職工達361.6萬人,歸集率達61.5%,累計歸集額733.7億元,累計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224.6億元,支持18.4萬多戶職工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

  (三)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成效顯著,建設領域社會矛盾得到緩解

  如期完成了拖欠農民工工資兌付目標,清欠工程款工作成效顯著。到2004年底全部完成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清欠任務。 2005年,全省共清還拖欠工程款168.42億元,清欠比例為 82.77%。其中,政府投資項目清還78.98億元,清欠比例達 99.47%,廣州、深圳等20個地級以上市全部清還了政府投資項目拖欠的工程款。

  城鎮房屋拆遷行為逐步規范。全省各地進一步健全了城鎮房屋拆遷制度,規范了拆遷程序,加強了對拆遷行為的監督檢查,認真落實補償安置政策,拆遷上訪批次逐年減少。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不斷推進。“十五”期間,全省經濟適用住房累計銷售面積達183萬平方米,改善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各地通過廉租住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公房租金核減等多種廉租住房保障方式,解決了2萬多戶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四)工程質量穩步提高,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好轉

  工程質量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一是完善了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度,嚴把設計質量關,促進了勘察設計質量水平的提高。 2005年,全省共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施工圖審查 12000多項,糾正了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條文15000多條,確保了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二是完善了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規范了竣工驗收備案的技術資料目錄,加強了對竣工驗收過程的監督管理。三是完善了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大力開展工程創優活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積極引導和支持各地開展質量創優活動。四是轉變質量監督模式,推行監督執法巡查制度。各級質監機構積極轉變觀念,從“保姆型”向監督檢查為主的執法角色轉變,采取行為監督與實體監督、隨機巡查與抽查相結合等方式,對工程實施差異化監督管理。深圳市提出了“完善制度、工作透明、公正執法、預防服務”的思路,創新了工作方式,通過《監督告知書》讓各質量責任主體了解監督執法的內容、方法、程序等,體現了既監督又服務的思想。五是全面推進工法評選及新技術應用工作。組織開展了年度省級工法評選,并將每年評選出的省級工法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工法。目前,全省納入質量監督的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了 99.8%,“十五期間”沒有發生重大工程質量事故,質量投訴個案逐年減少。

  安全生產管理措施進一步落實。強化安全管理的基礎工作,建立和健全了施工安全重大事故公示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巡查制度,建筑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建筑安全生產聯絡員制度、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通過簽訂施工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明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和施工安全管理目標。認真組織安全大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嚴防事故的發生。開展對深基坑、高支模、預防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等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活動,促進了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工作。實施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和“三類人員”安全生產考核制度,沒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施工企業一律不能參加工程招標投標,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沒有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的“三類人員”,不準上崗。深入開展施工安全教育工作。從2002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項目經理安全輪訓工作。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提高了建設系統的安全生產意識。切實加強各級安監機構建設,充實安監力量,改進安監管理模式。由于措施得力,我省建設施工安全事故明顯下降,2005年,全省建設系統共發生建筑施工傷亡事故71起,死亡85人(省建設廳下達的全省當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控制指標為90人),與 2004年相比,事故減少了20起,下降21.98%;死亡人數減少了14人,下降14.14%。“十五”期間,全省共發生建筑施工事故361起,死亡431人,比“九五”期間減少了38起,死亡人數減少了52人,事故起數下降了9.52%,死亡人數下降了10.77%。

  (五)市政公用事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到2005年底,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達2000萬立方米,供水普及率達97%,全省供水能力有了較大超前,供水質量逐步提高;城市供氣能力達8600噸/日,用氣普及率達94%;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14平方米;每萬人擁有公共客運交通車輛6.5標臺,廣州市開通了4條地鐵線,深圳地鐵一號線已投入運行,城市大運量客運交通發展迅速。城市供水、公共交通逐步與周邊銜接、向鄉村延伸,密切了區域的合作,促進了鄉村的文明。

  治污保潔工程全面推進。加大了治污保潔工程投資的力度,擴大了污水和垃圾處理費開征的覆蓋面,逐步提高了收費標準,推進了治污保潔工程的實施。到2005年底,全省有20個地級以上市開征了污水處理費(僅汕尾市沒有開征),14個地級以上市開征了垃圾處理費(深圳、汕頭、河源、惠州、汕尾、茂名、肇慶市尚未開征);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達73座,日處理能力達58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45%;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和焚燒廠達26座,日處理能力達2.5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 50%,基本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05年底的治污保潔目標,治污保潔工作順利通過省人大常委會的審議。

  風景園林事業蒸蒸日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捷報頻傳,去年湛江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現全省有10個國家園林城市。到2005年底,全省設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高于全國31.66%和7.39平方米的平均水平。新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處,新增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目前,全省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7處,省級風景名勝區19處,為維護國土風貌和生態平衡,促進全省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強。廣州、深圳市編制了地鐵系統的安全應急預案,全省大部分建設主管部門制定了供水、供氣、橋梁等公用事業的安全應急預案,加強了演習,增強了事故應對能力。2005年北江鎘污染事故發生后,清遠、佛山、廣州等城市迅速啟動了供水應急預案,供水主管部門沉著應戰,保證了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沿江城市無一因污染出現停水現象。事件發生后,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深圳水務局、深圳水務集團先后派出50多人次參加了北江河段的除鎘工作。參加除鎘的工程技術人員認真商量對策,精心編制工作方案,深入現場,日以繼夜地工作,確保了方案的順利實施,充分顯示了我省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六)建設市場進一步發展,重點工程協調推進

  建筑業拉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十五”期間全省共實現建筑業產值達8270億元,吸納農民工達900萬人次,分別比“九五”增長了114.7%和38.5%,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建設市場秩序不斷規范。“十五”期間,全省各地深入開展了建設市場秩序整治活動,大力查處了不執行法定建設程序。規避招標、假招標、合同欺詐以及拖欠工程款,轉包、違法分包、掛靠,不執行工程強制性標準、偷工減料和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了建設市場秩序。通過深化招標投標改革,完善了有形建筑市場的“陽光作業”機制,逐步健全了工程承發包監督管理的約束機制。房地產市場的整頓和規范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省建設廳建立了房地產企業及執(從)業人員信用檔案系統和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使房地產市場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邁出了可喜的步伐。2005年1月起,對新開工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要實行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和承包商履約擔保制度,規范了房地產市場的秩序。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十五”期間,加大了重點工程項目的組織協調力度,加強監督管理,確保了一大批交通、水利、文化設施、教育、石化、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順利完成,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重點建設工程管理中,我省認真開展了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工程承發包、質量安全等專項執法檢查和同步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檢查,對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七)建設科技教育和標準化工作再上新臺階,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建設科技推廣和標準化工作再上新臺階。五年來,全省建設系統共獲得省科技進步獎10項,其中地下逆作法施工、深基坑支護信息化施王、地鐵盾構施工、橡膠隔震新技術等項目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組織完成了《超限高層建筑抗震試驗研究與結構設計》、《復合注漿法在地基基礎加固中的應用研究》等71項科技成果鑒定。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工作繼續得到加強,“十五”期間共頒布廣東省建設技術標準23項,比“九五”期間增加了12項。

  建設人才培養成績顯著。“十五”期間,全省逐步建立了建設教育培訓新體系,目前全省建設系統培訓機構已發展到42個,技能鑒定站32個。五年來先后成功舉辦了4期市委書記 (市長)城建研討班,完成工程技術人員繼續教育12萬多人次,一線操作人員培訓6萬多人次,企業管理人員培訓12萬多人次。共評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0多人,高級工程師4812人,各類注冊師25600人,技師624人,技工51105人。建設隊伍整體素質上了新臺階,為全省建設事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新型墻體材料和散裝水泥的發展應用成效顯著。2005年,全省使用新型墻體材料達70億標磚,比“九五”末期增加了1倍多,新墻材使用率也由“九五”末期的18%提高到了40%,廣州市新墻材的使用率達到了90%。散裝水泥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達270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散裝水泥率達33.75%,比“九五”末期提高了近18個百分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建設政務信息化和政務公開水平不斷提高。全省建設系統圍繞建設“陽光政府”的目標,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和窗口辦事制度,提高了政務公開的水平。《行政許可法》施行后,大部分建設主管部門加大了信息網站建設的力度,完善了“一站式”辦事系統,通過公開辦事內容、條件、程序、時限,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供水、燃氣、公交和風景名勝區等行業初步建立了計算機監控和綜合管理網絡系統。建筑市場綜合監管和企業信用檔案等信息系統不斷完善,房地產交易、物業管理、工程造價等行業也已向網絡化管理邁進,不少統計數據已實現了網絡報送和計算機處理,信息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八)建設法制工作繼續加強,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建設立法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從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入手,出臺了《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條例》。為進一步強化規劃的實施,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出臺了《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這是我國第一個有關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對規范城市規劃委員會的審議和公眾參與制度,明確規劃的法定地位等具有重要意義。《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實施條例》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已報省人大審議。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為目的,出臺了《廣東省發展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管理規定》和《廣東省建設工程項目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行政許可規定》,有效地推動了我省散裝水泥的發展和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的開展。

  貫徹行政許可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各地認真開展了行政許可項目、依據和實施機構的清理工作,減少了行政許可項目,完善了行政許可的配套制度,規范了行政許可的實施。省建設廳共清理了13個行政許可項目,廢止了16個規范性文件,收回了原來委托給直屬單位和行業協會實施的一批行政許可項目。此外,還減少了資質審查中的專家審查程序,取消了資質年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同時,我們加強了對行政許可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廣州、深圳、佛山、江門等市進行了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行政許可依據、條件、程序和實施主體不合法等突出問題,認真進行了整改。我省建設系統實施行政許可的工作,贏得了建設部和省行政許可法監督檢查組的好評。

  “四五”普法工作圓滿結束。五年來,全省建設系統共舉辦各類普法學習班500多期,參加普法學習的人員達8萬多人次,提高了建設領域的法制水平。在建設部和省普法辦組織的“四五”普法驗收中,我廳的“四五”普法工作受到了表揚,全省建設系統圓滿地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

  (九)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豐收

  全省建設系統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旗幟鮮明地開展了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以教育、制度、監督為核心,強化紀律教育和監督工作,加強和完善了建設系統紀檢監察工作網絡和制度。重視行風建設,轉變機關作風,樹立了機關依法辦事、優質服務、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十五期間”,我省建設系統先后涌現了一大批全國建設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為推動全省建設系統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省建設系統深入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活動,各級黨組織根據行業特點和職能,提煉出了本級黨組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并根據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基本得到了落實。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員的素質進一步提高,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服務人民群眾的工作進一步得到落實。

  總結“十五”以來全省建設工作,我們有幾點體會:

   ——黨委政府重視是做好建設工作的關鍵。建設工作的發展,建設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都是黨委政府重視的結果。去年,我們能夠較好地完成政府拖欠工程款的清欠工作;能夠用一年多的時間,高水平地完成《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的編制,并由省人大審議通過;能夠用三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 267個中心鎮的規劃修編工作,為今后中心鎮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描繪了藍圖。這些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工作,如果沒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始終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重要部署來開展工作,把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作為我們的重要工作,堅決完成好。要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重視。

  ——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做好建設工作。改革和創新是發展的不歇動力。建設工作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有新的發展。在“十五”期間,我省對市政公用事業進行了改革,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燃氣、供水和城市公交、園林、環衛等領域,引入市場機制,打破壟斷局面,形成競爭機制和多元化投資結構,大大加快了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一些地方建筑市場實行打分淘汰制,既加強了建筑市場的管理,又提高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不少城市設立了規劃委員會,由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專家、公眾代表組成。其中,專家和公眾代表人數要超過全體成員的半數以上。設立規劃委員會制度,既加強了對規劃修編、實施管理的力度;又限制了規劃部門的權限,形成制約機制,保障了規劃的實施。肇慶市建立了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商品房的銷售情況在網上可以查閱,商品房簽訂銷售合同,網上馬上注銷,防止了未經批準的商品房預售、抵押房出售、一房多售等現象發生,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保障了購房者的利益。這些工作機制和制度的改革創新,加強了對市場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水平,也開創了工作的新局面。實踐證明,建設工作必須高度重視改革和創新。

  ——狠抓落實是建設工作取得成效的保證。“十五”期間,全省建設工作緊緊圍繞重點難點做了大量的扎實工作,許多工作是抓住不放,狠抓落實,抓出了成效。如狠抓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其中,政府投資項目的清欠比例達99.47%,列全國第六名;狠抓了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了 21.98%;因此,只有抓落實,一抓到底,才能出成效、促發展。

  ——解決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是建設工作的立足點和歸宿點。“十五”期間,我省建設系統立足于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致力于解決城鎮拆遷、清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抓好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提高公用事業的服務質量,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樹立了建設系統的良好形象。事實證明,群眾滿不滿意是衡量我們工作的標尺,也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健全的法規制度,是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十五”的經驗表明,有健全的法規制度保障,行業就能健康發展。反之,沒有法規制度保障的行業,其管理就較混亂。針對散裝水泥發展緩慢,禁止實心粘土磚工作滯后的問題,省人大頒布了《廣東省建設工程項目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管理規定》,省政府制定了《廣東省發展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管理規定》,明確了管理機構和法規制度,有力地促進了上述兩項工作的發展。而城市公共交通等個別行業,由于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行業的發展就受到了較大阻礙。

  “十五”期間,我省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全省建設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五個滯后”、“五個不相適應”。

  一是農村建設缺乏規劃,臟、亂、差、散現象嚴重,公用設施不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是法制建設滯后,建設領域不少行業仍存在法律真空,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是解決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政策措施滯后,城鎮房屋拆遷、拖欠工程款、物業管理、公用事業服務等方面的矛盾依然較突出,與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

  四是資源節約工作滯后,建筑節能、節材、太陽能利用、節約用水、污水回用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不相適應。

  五是治污保潔工作滯后,水源水質污染嚴重,污水處理率,垃圾處理率低,侵占城市綠地、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現象屢禁不止,與建設綠色廣東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2006年的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于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6年全省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九后七次、八次全會以及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認真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持不懈地抓好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繼續推進治污保潔工程建設,加大建設市場的監管力度,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開創我省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按照上述要求,2006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認真抓好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一是認真抓好省、市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或修編,按組合有序、優勢互補、持續發展的要求實現城鎮體系的合理布局,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關聯性強的重點地區的規劃編制,合理安排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的發展,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促進鄉村文明的進步。三是抓好污水、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的編制,科學指導治污保潔等專項工程的建設。

  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要繼續完善推進城鎮化的配套政策,完成《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一五”規劃》制訂工作,編制《城鎮化評估與監控指標體系》。突出抓好中心鎮建設工作,繼續抓好中心鎮建設用地規模核定,開展中心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試點工作,提高中心鎮規劃建設水平。要積極推進“省管縣、市管鎮、縣管村”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城鄉規劃管理,進一步發揮城鄉規劃在經濟社會中的綜合協調和統籌作用,推進我省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加強區域協調,抓好《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的實施。配合省人大出臺《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實施條例》,保障珠江三角洲城鎮群規劃的實施。珠江三角洲市、縣,要抓緊做好市、縣級規劃的修編,確保與《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的銜接。要明確規劃實施的責任和權力,建立城鎮群規劃協調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將城鎮群規劃落到實處。

  著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建設。要按照“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節約土地、延續特色、簡明實用”的原則,編制《廣東省新農村規劃建設整治指引》和適合我省省情、地情的規劃示范文本,科學地指導新農村的建設。組織編制《廣東省新農村住宅通用設計圖集》,為農村提供形式多樣的建筑設計式樣,提高農民建房的水平。制定農村污水、垃圾等公用事業建設的技術指引,推動農村公用事業的建設。要以“五改”(改水、改廁、改灶、改路、改房)為重點,做好村莊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要大力推廣德慶縣、云浮市“生態文明村”建設的經驗,以點帶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引導和調控,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著力保持房地產投資的合理規模和增長水平,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大力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努力穩定住房價格。大力推動各市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建立房地產市場信息公開披露機制和信用體系,提高各級房地產主管部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確保購房者的利益。

  全力推進解決城鎮特困戶住房工作,確保完成“十項民心工程”任務。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項民心工程”提出的三年內解決城鎮特困戶住房問題的最后一年,要從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維護社會穩定的政治高度,切實落實解困措施,千方百計完成余下的28%城鎮住房解困任務,確保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解困任務。

  進一步規范城鎮房屋拆遷管理制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嚴格執行拆遷程序,做到征地手續不齊全的項目不能開工,沒有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的項目不能開工,拆遷補償不到位的項目不能開工,堅決杜絕損害被拆遷人利益的行為,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三)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居環境水平

  繼續加大治污保潔工程推進的力度。要切實加強對治污保潔工作的領導,充分運用財政、金融、投資、價格等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快市場化、產業化步伐,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加快排水管網改造步伐,提高污水截留、收集的水平。以“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為目標,加強水源水質的治理,改善處理工藝,提高生活飲用水水質。

  發展風景園林事業,促進綠色廣東建設。繼續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切實提高城市中心區的綠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繼續深入開展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活動,堅決制止破壞風景名勝資源,侵占風景名勝區土地的違法行為,加強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

  提高公用事業的服務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選擇投資和經營者,合理確定經營價格,加強對市政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評估檢查,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要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強公共交通樞紐和站場建設,完善交通網絡,開辟公交專用道。要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保護,凸顯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繼續健全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要把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作為“安全管理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把防范重特大施工安全事故作為一項中心任務,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一是修訂《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制定《工程質量檢查指引》、《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工作導則》等辦法。二是推行工程質量安全巡查、建筑業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平安卡”上崗及建筑意外傷害保險等制度,推廣應用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遠程監控管理信息系統。三是建立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季度通報、安全重點監管工地掛牌、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地區和事故多發企業負責人約談、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公示和監控、建筑業企業安全生產警示等管理制度。四是繼續深入開展建筑施工,燃氣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堅決取締違法規劃、不符合安全規范的燃氣站點和游樂設施,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五是要完善安全責任制,健全安全應急體系。要認真制定建筑施工、燃氣生產、供水、地鐵和風景名勝區、公園、游樂園安全重大事故的應急預案,加強演習,增強應對各種重大安全事故的能力。

  繼續做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進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確保如期完成房地產開發和其他社會項目拖欠工程款的清欠任務。這項工作難度大,今年要吸取去年工作的教訓,一要盡快摸清拖欠的數額;二是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三要制定工作方案和相關措施;四要狠抓落實,加強督促檢查。通過加強項目資金管理、推行工程保證擔保制度、強化工程承包合同監管、完善工程價款結算等措施,建立防止工程款拖欠的長效機制。

  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推進建筑行業改革與發展,支持國有建筑企業依法改制,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建設方式,逐步推行建筑勞務分包制度,大力發展工程監理咨詢服務體系,培育工程項目管理市場,適應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推動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場和工程現場聯動監管體系,建立信用信息系統,并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制定建筑市場各方責任主體的信用標準,建立失信懲戒機制,依法對建筑市場失信行為進行懲處。

  (五)加大建設科研和人才培養力度,推進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

  大力推進建設領域科技創新。要以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垃圾處理等領域為重點,開展技術攻關,提高建設資源節約的科技水平。繼續加大建筑業十項新技術的應用,加大散裝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的推廣使用力度,抓好城區禁止攪拌混凝土和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加強地方技術標準的編制,促進建設事業的科技發展。

  加強建設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建設系統行政領導干部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抓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進一步規范執業人員的執業行為,建立健全建設系統專家庫。積極推進生產操作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全面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繼續辦好市委書記(市長)城建研討班和中心鎮長(書記)新農村建設學習班,增強市、鎮長(書記)的城建意識。

  加快推進建筑節能工作。要抓好建筑節能和應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試點工作,每個城市要選擇一、二個住宅小區作為試點,抓好典型,從設計、施工和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各個環節著手,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政策推動,以技術支撐,推動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

  (六)加強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

  繼續加大立法工作的力度。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緊制定《廣東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規定》。以促進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為目的,出臺《廣東省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啟動《廣東省燃氣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以解決人民群眾熱點難點問題為出發點,完成《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的修訂。有立法權的城市,也要圍繞重點,加快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建設,其他城市要做好規范性文件的配套工作。通過上下聯動,加快我省建設法制工作的步伐。

  進一步推進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繼續抓好實施行政許可法配套制度的建設,對照法律規定,抓好存在問題的整改,規范行政許可的實施行為。要從重審批轉變到重市場監管,防止只審批不監管的現象,切實加強對被許可人實施行政許可情況的監督檢查。

  進一步提高建設行政執法水平。要按省政府的要求,認真做好建設執法機構、執法范圍、執法人員、執法經費的清理工作,推進全省建設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加強建設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建設行政執法水平。

  (七)加強機關建設,塑造文明形象

  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的有關精神,建立健全與建設工作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黨內監督,切實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維護黨紀政紀,提高廉潔從政水平,確保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建設人才的健康成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政風行風建設,積極開展創建文明行業活動,塑造建設系統的文明形象。

  進一步提高政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建設信息化水平,為推進建設信息溝通、辦公自動化、政務公開搭好平臺。繼續完善政務公開的各項制度,提高建設系統政務公開水平,推進建設工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進一步加強“窗口”辦事制度和行政許可“一站式”辦事服務系統建設,完善房地產管理、公積金監管、建設工程管理、建設人才資源及誠信體系,建設工程數字工地管理等信息系統,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同志們,承繼“十五”輝煌,開創“十一五”偉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抓住機遇,求真務實,加快發展,為開創全省建設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摘自:粵建網